大一枝箭
(《滇南本草》)
【異名】鐵色箭(《綱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蔥(《群芳譜》),祖先花(《滇南本草圖譜》),巖大蒜、黃龍爪(《四川中藥志》),獨腳蒜頭(《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黃花石蒜的鱗莖。
【植物形態】黃花石蒜
多年生草本。鱗莖肥大,近球形,直徑約5厘米,外被黑褐色鱗莖皮。葉基生,質厚,闊線形,上部漸次狹窄,長達60厘米,寬約1.5厘米,上面黃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中脈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隆起,葉脈及葉片基部帶紫紅色。花莖在長葉以前抽出,高30~60厘米;傘形花序具5~10朵花,花較大,稍左右對稱,長約7厘米,筒部長不及2厘米,具柄,黃色或橙色,花被片6,邊緣稍皺曲,寬約1厘米;雄蕊6,與花柱同伸出花被外;子房下位,3室。蒴果,每室有種子數粒。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長于陰濕的巖石上及石崖下土壤肥沃的地方。分布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春、秋采挖,去凈苗葉、泥土,曬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甘,有毒。"
【功用主治】解瘡毒,消癰腫,殺蟲。治癰腫,疔瘡結核,湯火灼傷。
①《滇南本草》:"滋陰潤肺。止肺熱咳嗽,陰虛癆熱不退,解瘡毒,利小便,止咳血。"
②《四川中藥志》:"能解毒消腫。外用治癰腫瘡毒,蟲瘡作癢,耳下紅腫,疔瘡結核及湯火灼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一日量鮮者2~4錢;或入散劑。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選方】①治癰腫瘡毒:巖大蒜、野菊花葉、三匹風,同搗絨取汁涂患處。
②治蟲瘡作癢:巖大蒜搗絨取汁涂患處。
③治耳下紅腫:巖大蒜、菊花葉同搗絨取汁,加入黃桷樹漿,和勻涂患處。
④治湯火傷:巖大蒜搗取汁,和雞蛋清涂傷處。(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⑤治癆熱咳嗽帶血:大一枝箭五錢,續斷三錢,花粉二錢,石膏五分。共為末。每服二錢,滾水調,略蓋片時溫服。(《滇南本草》)
大一枝箭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大一枝箭 (《滇南本草》) 【異名】鐵色箭(《綱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蔥(《群芳譜》),祖先花(《滇南本草圖譜》),巖大蒜、黃龍爪(《四川中藥志》),獨腳蒜頭(《南方主要有毒植...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淡竹根
淡竹根 (《本草拾遺》) 【異名】恒生骨(《石藥爾雅》)。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莖。植物形態詳"竹茹"條。 【性味...
-
黨參―川黨參
【中文名】:黨參―川黨參 【類別】:根類 【英文名】:SzechwanAsiabellRoot 【別名】:天寧黨參、巫山黨參、單枝黨參 【來源...
-
代赭石
代赭石 (《本經》) 【異名】須丸(《本經》),赤土(《說文》),代赭(《傷寒論》),血師(《別錄》),紫朱、赭石(《普濟方》...
-
大一面鑼
大一面鑼 (《四川中藥志》) 【異名】大一面綠(《峨嵋藥植》),白毛草(《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鑼...
-
大葉鉤藤
大葉鉤藤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大鉤丁(《廣西藥植名錄》),雙鉤藤(《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大葉...
-
大二郎箭
大二郎箭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蝦子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過江藤(《四川中藥志》),銅錘草(成都《常用草...
-
鱭魚
鱭魚 (《食療本草》) 【異名】蹊、鼬刀(《爾雅》),,刀魚(《說文》),望魚(《魏武食制》),髁魚(《異物志》),江鱭(《本...
-
金雞尾巴草根
金雞尾巴草根 (《浙江天舢藥植志》) 【來源】為金星蕨科植物針毛蕨或延羽卵果蕨的根莖。 【植物形態】①針毛蕨又名:金...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淡竹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