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白草
(《開寶本草》)
【異名】七星蓮(《植物名實圖考》),天芥菜草、白菜仔、雞疴粘草(《福建民間草藥》),黃瓜草(《廣西中獸醫藥植》),白地黃瓜、狗兒草(《四川中藥志》),黃瓜菜、細通草、毛毛藤、黃瓜香(《湖南藥物志》),野白菜(《貴州草藥》),冷毒草(《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繭菜科植物匍伏堇的全草。
【植物形態】匍伏堇
一年生草本,常具白色柔毛。匍莖由基部葉叢中抽出,隨處生根,并發新葉。葉叢生,圓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7厘米,寬1.5~3厘米,邊緣具圓鋸齒。先端圓鈍,基部窄楔形,很少呈心臟形,兩面散生白色柔毛;葉柄扁平,長1.5~6厘米,兩側具窄翅和白毛;托葉離生,線狀披針形,邊緣具長齒。花淡紫色或白色,花梗長5~9厘米,中部有線狀苞片2枚,中部以上近于無毛,中部以下散生長白毛;萼片5,披針形,邊緣具白毛,基部延長成附屬物;花瓣5,長橢圓狀倒卵形,下面一瓣有距,蒴果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無毛。花期4~11月。
生長在路邊及較濕潤地。分布華東、華南及西南各地。
【采集】3~4月或9~10月采。
【性味】苦,寒。
①《福建民間草藥》:"微苦甘,平。"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淡,無毒。"
③《云南中草藥選》:"微苦,寒。"
【功用主治】祛風,清熱,利尿,解毒。治風熱咳嗽,痢疾,淋濁,癰腫瘡毒,眼瞼炎,燙傷。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紅白痢。"
②《天寶本草》:"化痰。治風寒咳嗽,周身骨節疼痛。"
③《福建民間草藥》:"除熱解毒,利尿滲濕。"
④《四川中藥志》:"除風清熱。治小兒發熱咳嗽,瘋狗咬傷,刀傷及瘡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敢。
【選方】①治淋濁:鮮白地黃瓜八錢至一兩。和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疔瘡,背癰,眼紅赤腫(熱火所致):鮮白地黃瓜一握,用冷開水洗凈,和冬蜜搗爛后貼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眼瞼炎:鮮冷毒草一兩,煎服;或同雞蛋一至二個煮食,一天一次。(《云南中草藥選》)
④治刀傷及打傷:白地黃瓜、柏樹尖、牛筋條尖。共和生搗,敷患處。(《四川中藥志》)
⑤治蛇咬傷:鮮白地黃瓜一握,洗凈,和雄黃一錢。共搗爛,貼患處。(《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燙傷:匍伏堇、連錢草,共搗爛加雞蛋清調敷。(《湖南藥物志》)
地白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地白草 (《開寶本草》) 【異名】七星蓮(《植物名實圖考》),天芥菜草、白菜仔、雞疴粘草(《福建民間草藥》),黃瓜草(《廣西中獸醫藥植》),白地黃瓜、狗兒草(《四川中藥志》),黃瓜菜、...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地黃實
地黃實 (陶弘景)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種子。植物形態詳"干地黃"條。 【功用主治】《本草圖經》:"陰干搗末,水服...
-
地柏枝
地柏枝 (《草木便方》) 【異名】地柏(《本草圖經》),油面風、鋪地金牛、百葉草、爛皮蛇(《廣西藥植名錄》),巖柏草、石...
-
地漿
地漿 (《本草經集注》 【異名】土漿(陶弘景),地漿水(《會約醫鏡》)。 【制法】掘黃土地作坎,深約二尺許,灌水,攪混,...
-
滴水珠
滴水珠 (《江西草藥》) 【異名】石半夏、石里開、一滴珠、水滴珠(《江西草藥》),水半夏、獨葉一支花、巖芋、天靈芋、一...
-
蓖麻子
蓖麻子 (《唐本草》) 【異名】萆麻子(《雷公炮炙論》),蓖麻仁(《圣濟總錄》),大麻子(《中國藥植志》),紅大麻子(《藥材...
-
巴旦杏仁
巴旦杏仁 (《綱目》) 【異名】八擔仁(《飲膳正要》),巴達杏仁(《本草通玄》),叭噠杏仁(《要藥分劑》)。 【來源】為薔薇...
-
海金沙根
海金沙根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鐵蜈蚣、鐵絲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鐵腳蜈蚣根(《江西草藥》)。 【來源】為...
-
金銀花
金銀花 (《履巉巖本草》) 【異名】忍冬花(《唐本草》),銀花(《溫病條辨》),鷺鷥花(《植物名實圖考》),蘇花(《藥材資料...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地黃實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