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蜜
(《本草拾遺》)
【異名】羊刺蜜(《北史》),草蜜、給敦羅(《本草拾遺》),刺糖、駱駝刺糖(《新疆藥材》),陽塔克西克爾(維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駱駝刺葉中分泌液凝結而成的糖粒。
【植物形態】駱駝刺,又名:羊刺(《北史》)。
有刺落葉灌木。枝無毛或近無毛,灰綠色;針刺密生,與枝幾成直角,長1.2~2.5厘米。葉單生于刺和枝的基部,寬倒卵形,長1.5~3厘米,先端鈍圓,全緣,硬革質,兩面有平鋪短毛;托葉小,脫落性。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刺狀,具1~7朵花,花紅色,長8~10毫米;花梗短,基部有1苞片,萼基部有2苞片;萼鐘狀,長2~5毫米,萼齒5,無毛;花冠伸出于萼外,旗瓣倒卵形,龍骨瓣先端稍鈍;雄蕊9與1成2組;子房線形,無柄,花柱絲狀,內彎,柱頭頭狀。莢果串珠狀,鐮形,不開裂,長可至2.5厘米,種子1~5粒。花期6~7月。
分布新疆、內蒙古等地。
【采集】夏季采收,以布鋪地,敲打枝葉,糖粒便脫落。并去凈枝葉雜質,
【藥材】糖粒呈圓球形的小顆粒,黃白色,有粘性,味甜。以色黃白、無枝葉泥砂雜質者為佳。
產新疆。
【化學成分】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干)含維生素C-110毫克%、胡蘿卜素10毫克%,維生素K、少量維生素B1、熊果酸0.30%、黃烷醇0.23%。干根含維生素C-80毫克%、胡蘿卜素8毫克%、熊果酸0.75%。
本品預試含生物堿。
【性味】甘酸,平。
①《本草拾遺》:"味甘,無毒。"
②《綱目》:"甘,平,無毒。"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甘酸,溫,無毒。"
【功用主治】治骨蒸煩渴,血痢,腹瀉,腹痛,頭痛。
①《本草拾遺》:"主骨熱,痰嗽,痢暴下血,開胃,止渴,除煩。"
②《新疆藥材》:"療痢疾,腹瀉,腹痛。"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滋補強壯,澀腸,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3~5錢。
【選方】①治痢疾,腹瀉,腹痛:刺糖三錢,為末,沖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②治頑固性頭痛:刺糖二克,駱駝蓬草一克,駱駝蹄草二克。共研粉末,日服三次,每次一至二克。(《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刺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刺蜜 (《本草拾遺》) 【異名】羊刺蜜(《北史》),草蜜、給敦羅(《本草拾遺》),刺糖、駱駝刺糖(《新疆藥材》),陽塔克西克爾(維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駱駝刺葉中分泌液凝結而成的糖粒...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刺莓果
刺莓果 (《黑龍江中藥》) 【異名】薔薇果(東北)。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實。 【植物形態】山刺玫,又名:刺玫...
-
刺楸樹根
刺楸樹根 (《四川中藥志》) 【異名】刺五加(《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刺楸...
-
粗葉耳草
粗葉耳草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異名】節節花。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粗葉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粗葉耳草...
-
刺人參
刺人參 (《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東北刺人參的根。 【植物形態】東北刺人參 落葉灌木。根粗大,呈棒狀。莖...
-
干漆
干漆 (《本經》) 【別名】漆渣、漆底、漆腳(《中藥材手冊》)。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漆樹樹脂經加工后的干燥品。 【植物...
-
佛手柑根
佛手柑根(《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佛手的根。植物形態詳佛手柑條。 【采集】9~10月挖取,曬干。 【...
-
百兩金
百兩金 (《本草圖經》) 【異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
-
九里香
九里香 (《嶺南采藥錄》) 【別名】千里香、滿山香(《生草藥性備要》),月橘(《中山傳信錄》),五里香(《陸川本草》),水...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刺莓果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