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霜
(《本草圖經》)
【異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塵(《外臺秘要方》),灶額上墨(《本草圖經》),灶煙煤、灶煤(《中國醫學大辭典》)。
【來源】為雜草經燃燒后附于灶突或煙囪內的煙灰。
【采集】將灶突或煙囪內的黑灰,輕輕刮下,用細篩篩去雜質。
【藥材】為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狀,手捻即為細粉。質輕,入水則飄浮分散。無油膩感。無臭,味淡微辛。以烏黑色、質輕細、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辛,溫.
①《綱目》:"辛,溫,無毒。"
②《玉揪藥解》:"味辛,氣平。"
③《醫林纂要》:"辛苦,溫。"
【歸經】入肝、肺、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腎。"
②《要藥分劑》:"入肝、肺、胃三經。"
【功用主治】止血,消積。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帶下,瀉痢,食積,咽喉口舌諸瘡。
①《本草圖經》:"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藥中多用之。"
②《綱目》:"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后諸病,傷寒陽毒發狂,黃疸,瘧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諸瘡。"
③《玉楸藥解》:"斂營止血,清熱消瘀。專止失血,吐衄便血,產漏諸血。"
④《醫林纂要》:"瀉心降火,去妄熱,止妄血,下氣消積行痰。"
⑤《現代實用中藥》:"涂白癬及頭部濕疹。"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0.3~1.5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本草匯言》:"陰虛火燥,咳嗽肺損者,勿用。"
【選方】①治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臟,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㈠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二錢。㈡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每服二錢,茅根湯下。(《劉長春經驗方》)
②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綱目》)
③治齒縫出血:百草霜末摻之。(《瀕湖集簡方》)
④治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下。(《婦人良方》)
⑤治婦人崩血大脫: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錢,用人參三錢煎湯飲。(《本草匯言》)
⑥治婦人白帶:百草霜一兩,香金墨半兩。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一葉,批開入藥在內,紙裹煨熟,細嚼,溫酒送之。(《永類鈐方》)
⑦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塵一升,黃連五兩,地榆三兩。上三味,搗篩為散,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外臺秘要方》)
⑧治腸出血及子宮出血:百草霜、阿膠、藕節、側柏葉、當歸、茅根。研末,蜜丸,溫酒送下。(《四川中藥志》疏血丸)
⑨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
⑩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錢,金墨一錢,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勻),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和成劑,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湯下。(《?江切要》鐵刷丸)
⑾治小兒食積疳膨:百草霜三錢,巴豆霜一分。研勻,以飛羅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⑿治咽喉無故腫閉: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錢。研細末,吹入喉中。
⒀治口舌生瘡:百草霜二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為末,頻頻搽之。(⑾方以下出《方脈正宗》)
【臨床應用】治療咯血
取百草霜沖服,每次0.5~1錢,每日3~4次。共治14例,其中多數為肺結核,結果11例在用藥后1~3天咯血停止或顯著減少。本品對中、小量咯血效果較優,對大量咯血則較差。未見副作用。
百草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百草霜 (《本草圖經》) 【異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塵(《外臺秘要方》),灶額上墨(《本草圖經》),灶煙煤、灶煤(《中國醫學大辭典》)。 【來源】為雜草經燃燒后附于灶突或煙囪內...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百兩金葉
百兩金葉 (《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百兩金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百兩金"條。 【化學成分】莖、葉含紫金牛...
-
百合─卷丹
百合─卷丹 BulbusLiliiLancifolii (英) LanceleafLilyBulb 【來源】 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lancifoliumThunb.的肉質鱗片。 【植物形態】 多...
-
百合子
百合子 (《綱目》)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種子。植物形態及選方詳"百合"條。 【功用主治】孫思邈:"治腸風下血,...
-
百靈草
百靈草 (《云南中草藥》) 【異名】小對節生、出漿藤、云百部、小爬角、小白藥。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百靈草的全株。...
-
果上葉
果上葉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小果上葉、石串蓮(《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密花石豆蘭的全草。...
-
芡實
【中文名】芡實(《綱目》) 【類別】種子類 【異名】卵菱(《管子》),雞癱(《莊子》),雞頭實、雁喙實(《本經》),雞頭、...
-
八角楓花
八角楓花 (《四川中藥志》) 【別名】牛尾巴花(《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花。植物...
-
荷葉
荷葉 (《食療本草》) 【異名】蘧(《爾雅》)。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植物形態詳蓮子條。 【采集】6~9月收采,除...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百兩金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