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葉蘭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銀線盆(《峨嵋藥植》),九層蓋、野洋參(《貴州民間藥物》),小將軍(《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小葉青、麻葉青、竹葉青、蘄蛇藥、尖葉山蝴蝶、竹葉小青、肺角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滴水珠(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或小斑葉蘭的全草。
【植物形態】①大斑葉蘭
多年生草本。莖高12~25厘米,基部有肉質匍匐根莖。葉互生于莖下部,狹卵形或卵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具灰白色網狀紋;葉柄基部具膜質鞘。花梗有2~3枚鱗片,基部鞘狀,總狀花序具花5~12朵,偏于一側,有腺毛;苞片卵狀披針形;花白色或帶微紅;萼片卵狀披針形,急尖,長8~11毫米;花瓣卵狀倒披針形,急尖,唇瓣與萼片等長,基部膨大成半球形的囊,囊內有毛,先端具長圓狀披針形的長喙;花柱短,藥直立,花粉塊2,附著在花柱頂端的蕊喙上。蒴果長8~12毫米。花期8~9月。
生于山谷、山坡、林下陰濕處。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東、福建等地。
②小斑葉蘭
多年生草本,比前種較小。莖高10~20厘米。葉3~7枚互生于莖下部,卵形、卵狀橢圓形,長1~2.5厘米,寬7~18毫米,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圓乃至寬楔形。花梗具1~3枚鞘狀鱗片;總狀花序頂生,有毛;花白色或黃白色;萼片三角狀卵形,長約4~5毫米;花瓣倒披針形,唇瓣與萼片等長,先端長喙狹而彎曲。
生于山谷林下。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莖及根(斑葉蘭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①《貴州民間藥物》:"味甘,性溫,無毒。"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甘辛,溫。"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軟堅散結。治氣管炎,骨節疼痛,跌打損傷,瘰疬,癰腫瘡癤。
①《峨嵋藥植》:"浸酒服,治跌打損傷。"
②《蘇南種子植物手冊》:"治毒蛇咬傷。"
⑧《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治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肺病咳嗽,氣管炎。"
④《西藏常用中草藥》:"軟堅散結。治瘰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搗汁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肺病咳嗽:斑葉蘭五錢,燉肉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氣管炎:鮮斑葉蘭一至二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骨節疼痛,不紅不腫者:斑葉蘭搗爛,用酒炒熱,外包痛處(小兒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換。(《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毒蛇咬傷,癰腫癤瘡:鮮斑葉蘭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斑葉蘭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斑葉蘭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銀線盆(《峨嵋藥植》),九層蓋、野洋參(《貴州民間藥物》),小將軍(《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小葉青、麻葉青、竹葉青、蘄蛇藥、尖葉山蝴蝶、竹葉小青...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斑蝥
斑蝥 (《本經》) 【異名】斑貓,龍尾(《本經》),螌蝥(《說文》),斑蠔、龍蠔、斑菌、晏青(《吳普本草》),龍苗(《藥性淪...
-
斑葉蘭根
斑葉蘭根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野洋參根(《貴州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或小斑葉蘭的根莖及根。植...
-
稗根苗
稗根苗 (《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葉。 【植物形態】稗(《左傳》) 一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稈直立或...
-
百兩金
百兩金 (《本草圖經》) 【異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
-
蓮子心
蓮子心(《食性本草》) 【異名】薏(《爾雅》),苦薏(《本草圖經》),蓮薏(《綱目》),蓮心(《本草再新》)。 【來源】為睡蓮...
-
阿魏
阿魏 (《唐本草》) 【異名】熏渠(《唐本草》),魏去疾(侯寧極《藥譜》),阿虞、形虞(《酉陽雜俎》),哈昔泥(《綱目》),五...
-
白背葉根
白背葉根 (《嶺南草藥志》) 【異名】白膜根、白樸根(《嶺南草藥志》),野桐根(《閩南民間草藥》)。 【來源】為大戟種植物...
-
瓜蒂
瓜蒂 (《本經》) 【異名】甜瓜蒂(陶弘景),瓜丁(《千金翼方》),苦丁香(《本草衍義補遺》),甜瓜把(《山東中藥》)。 【來...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斑蝥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