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介紹
孟煥新,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主任,1976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口腔系,1984年、1987年分別在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1989.4-1989.6赴日本大阪大學齒學部任客籍研究員,19897-1992.4在倫敦醫院醫學院MRC牙科研究所從事博士后工作,1998.2-1998.7在瑞士伯爾尼大學牙科學院牙周固定修復科任客籍教授。從事口腔醫學的臨床和教學工作32年,從事牙周病的臨床基礎研究27年。自1987年以來一直從事牙周病專科診治工作,在牙周疑難病、少見病和罕見病的診治方面有獨到之處,對系統病患者的牙周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曾首診并結合外院檢查確診淋巴瘤、假性血友病、惡性肉芽腫、異樣白血病、低磷酸酶血征,郎罕氏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以及疣狀黃瘤、鱗狀細胞癌等病例,由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的前提下曾先后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假性血友病、安裝心臟起博器的患者進行了牙周基礎治療。此外,在國內率先引進了制作強力纖維牙周夾板和牙周噴沙磨光等先進技術,最早采用生物玻璃開展牙周骨缺損的植骨術,并在全科和全國推廣。近年來開展了對牙周炎疾病相關基因的研究和牙周致病菌的研究,首次發現鈣結合蛋白、維生素D受體、雌激素受體等基因多態性與侵襲性牙周炎和/或慢性牙周炎有關;對口腔與胃幽門螺桿菌的關系的研究,則發現口腔幽門螺桿菌與胃幽門螺桿菌具有同源性,牙周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胃幽門螺桿菌的再感染率;另外,對糖尿病家系的研究則發現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患病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者,牙周破壞程度亦明顯重于非糖尿病者。目前正在繼續進行侵襲性牙周炎患者家系的遺傳研究及牙周致病菌和EB病毒的研究;率先進行牙周炎某些易感基因多態性對宿主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深入觀察和分析牙周炎癥與體液鈣結合蛋白、CRP、IL-1、IL-6、TNF-α等多種炎癥標志蛋白的關系,及與血糖、血脂和胰島素抵抗的關系,研究牙周干預治療對上述炎癥介質水平的影響;同時還開展了對牙周組織功能細胞、富血小板血漿和生物載體的研究,以期為提高牙周組織的修復和再生能力奠定基礎。培養和指導博士研究生20名、碩士研究生16名,指導博士后1名。社會任職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牙周病國際分類專家組成員國際牙周病學研究雜志(JournalofPeriodontalResearch)編委牙周病學雜志(JournalofPeriodontology)編委中華口腔醫學雜志的編委亞太地區牙周學會常務執行理事獲獎榮譽兩次獲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優秀論文獎(1987年、1995年)有關牙齦病和牙周病的研究分別于1989年獲衛生部科技成果3等獎2004年獲中華醫學會科技成果三等獎科研成果迄今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其中SCI收錄10余篇;先后負責和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8項,目前負責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博士點項目各一項。主編全國高等院校教材《牙周病學》第三版,參編多部學術專著。...擅長:牙周疑難病、少見病和罕見病的診治方面有獨到之處,對系統病患者的牙周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
版權聲明:
1、本站內容僅做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2、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版權歸原網站所有。
3、本站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