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介紹
李東明,女,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感染、真菌病、疑難重癥。李東明博士,女,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現任北京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系副主任。北京大學疑難重癥皮膚病創新團隊PI。1984年畢業于青島醫學院醫學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獲北京醫科大學碩士學位。2001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2006-2008年在荷蘭皇家科學院CBS真菌生物多樣性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2001來三院工作至今。分別師從我國著名真菌學家李若瑜教授、皮膚病理家馬圣清教授,國際著名真菌學家、國際人和動物真菌學會前任主席deHoog教授。在過去的數十年中,致力于皮膚病、真菌病、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及臨床科學研究,與所在團隊診治了一系列急重癥、疑難病,如面部毀容性根毛霉病、鼻眶腦真菌病、多器官多重真菌感染、重癥紅皮病并頑固性血小板減少癥、壞死性筋膜炎并多臟器衰減、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等。目前正帶領所在團隊進行紅皮病、皮膚腫瘤、深部真菌病、細菌性皮膚病等疑難重癥的診斷和治療研究,并取得了初步創新性成果。主要從事臨床科研及真菌和細菌的形態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工作,發現并命名和描述新病、新致病菌及壞死性筋膜炎的新感染類型多種。對于重癥感染性皮膚病、腦真菌病、皮膚腫瘤等提出了創新性觀點。在中華醫學雜志“急重癥搶救”、“疑難病例析評”和“專家論壇”欄目發表系列論著,其創新性報道分別發表于LancetInfectiousDiseases、StudiesinMycology、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等感染學科、真菌學科及皮膚病學科權威雜志。主持完成國家自然基金1項,參與中荷研究項目2項,985基金I、II、III期等多項研究。參編皮膚科及真菌學科教科書多部。其科研論文在醫院、中華醫學會多次獲獎(2009年院內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三)。并多次受邀在國內外皮膚科、真菌學科大會交流發言。長期擔任八年制及其它本科生皮膚科臨床科教學,國際知名CBS真菌學習班、國內多個國家級繼續教育真菌學習班的授課教師;2010年,兩次受Elsevier公司邀請,與Lancet主編、JAAD主編、副主編共同講授試驗設計和SCI論文寫作精品課。目前為《中國真菌學雜志》編輯,國際人和動物真菌學會會員、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真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分會、中國醫師學會皮膚科分會真菌亞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InternationalJournalofDermatology,JournalofMedicalMicrobiology,MedicalMycology,Mycopathologia,AmericanJournalofTropicalMedicineandHygiene,andtheAfricanJournalofMicrobiologyResearch,《中華醫學雜志》、《中華皮膚科雜志》、《中國真菌雜志》特約審稿專家,曾應邀為LancetInfectDis等醫學雜志撰寫系統綜述。2008年被收錄至美國世界名人錄(Who’swhointheworld)。近期主要工作如下:1.將腦暗色絲孢霉病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影像學及病理學特征、診斷與治療等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否定了國際權威所持有的有關該病是亞洲人種族易感的,不可治愈的等觀點,提出該病是全人類易感的,經早期診斷、有效治療是可以治愈的,而非致死性感染。(LancetInfectDis.2009)2.發現II型壞死性筋膜炎病理生理學改變為動脈內感染性血栓,首次將抗凝劑如肝素應用于重癥病人的治療中,并提出多位點切開引流的新觀點。(LancetInfectDis.2006)3.發現并命名“黑斑病(Nigramacula)”及其致病菌種“表皮假黑粉菌(Coniosporiumepidermidis)”;(StudMycol2008;JAmAcadDermatol.2010)4.命名描述我國獨特的腦外瓶霉新種“亞洲外瓶霉”,分析研究了我國致死性外瓶霉感染與基因型的關系;(MedMycol2009;47,1:101-109)5.發現并命名“急性陰囊潰瘍”;(臨床皮膚病學雜志。2007)6.診斷北京地區首例顎口線蟲病,并在世界上首次以英文報道我國顎口線蟲病發病狀況;(AmJTropMedHyg2008)...擅長:感染性疾病,甲病,深部真菌病,色素斑,小腿淤滯性皮炎,紅皮病,糖尿病足,皮膚淋巴瘤
版權聲明:
1、本站內容僅做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2、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版權歸原網站所有。
3、本站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