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介紹
吳健雄,男,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學術委員,肝膽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美國UCLA醫療中心客座教授,國際肝膽胰外科協會成員。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縣,1985年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醫療系后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腹部外科工作至今,1995年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外科專業博士學位,2000年以來擔任腹部外科副主任。從事肝膽胰、胃腸及乳腺癌等的診治研究3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原發性肝癌及肝轉移瘤的外科治療,特別在中央型肝癌以手術為主(包括微創技術)的綜合治療研究中取得突出的成果:一、三項國內領先的科研工作(1)1995年在國內領先開展轉移相關基因CD44vmRNA與大腸癌的相關性研究,論文《轉移相關基因CD44v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被國際刊物ChemicalAbstracts及BiologicalAbstracts引用;(2)2000年6月在國內率先采用手助腹腔鏡配合超聲刀現代高科技外科新技術成功地進行了結直腸癌根治術,取得滿意療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2006年在國際上首次研究發現COX-2啟動子區遺傳變異與大腸癌發病以及進展相關(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課題的主要內容之一),論文:Associationsoffunctionalpolymorphismsincyclooxygenase-2andplatelet12-lipoxygenasewithriskofoccurrenceandadvanceddiseasestatusofcolorectalcancer.Carcinogenesis,2007,28(6):1197-1201.(2011年影響因子:5.402)二、自2006年7月以來采用“肝區域選擇性適時血流阻斷”配合超聲乳化吸引刀解剖肝臟的新技術,進行肝切除,他主持的《肝區域性全血流阻斷技術在肝癌肝切除術中的應用研究》被定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臨床重點攻關項目。應用這種技術,可以對肝臟任何部位的癌瘤進行較為安全的切除。應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研究,將我國的中央型肝細胞肝癌的切除率、治愈率及生存率提高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央型肝癌的治療難度大、復發率高,對其治療方法的認識與探索,代表了肝癌西醫治療的發展歷程。1、創立“肝切除術中肝區域選擇性適時血流阻斷技術(SDRVO)”,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安全切除中央型肝癌。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提高切除率(本研究組達100%);②提高了手術安全性(>90%術后一周內肝功能恢復到Child-PughA級);③無圍手術期死亡;④利于術后肝功恢復2、堅持實施術后早期腸內聯合腸外營養支持治療。①有效改善術后免疫功能和肝功能;②顯著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有更好的增量成本效價比3、建立中央型肝細胞癌術后聯合放療、介入、消融、生物免疫、內科抗病毒及靶向藥、中醫藥及心理輔導等個體化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①“窄切緣的中央型肝細胞癌手術聯合術后放療”的綜合治療模式,有效提高了無復發生存率和治愈率。②中央型小肝癌(≤5cm)術后聯合放療的1、3和5年無復發生存率為88.8%、67.4%和42.9%,單純手術組為82.3%、42.9%和21.5%(P=0.03)。③中央型小肝癌術后聯合放療的1、3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達97.5%、75.3%和75.3%4、不斷深入研究中央型肝細胞癌發生發展的生物學特征。研究中央型肝細胞癌的病因學、流行病學、蛋白腫瘤標記物及免疫學指針,探究其發生發展的生物學特征,以及對肝癌術后高危復發相關因素及其機理的研究5、組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并創建“肝膽腫瘤疑難病例多學科整合醫療會診”機構。會診的肝膽腫瘤疑難病例來自全國各地。因此,肝膽腫瘤醫生的專業水平得以快速提高6、主持國家級繼續教育課程“中央型肝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的培訓班,大力推廣該綜合治療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的應用(自2012年至今每年一屆)7、以發揮中西醫優勢互補防治原發性肝癌為主題,于2013年及2017年兩次被中國科學院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等重要科研機構主辦的“香山科學會議”聘任為執行主席8、作為海峽兩岸衛生交流協會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每年舉辦全國腫瘤防治大會,并參加國際國內各種學術會議,廣泛宣教腫瘤的規范化及個體化的綜合防治理念,促進精準腫瘤學的發展9、參加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學組的“腹腔鏡肝切除術專家共識(2013版)”制定;我國“結直腸癌肝轉移腹腔鏡一期聯合切除專家共識(2014版)”及“結直腸癌肝轉移腹腔鏡/機器人一期聯合切除技術指南(2017版)”的制定10、正在進行中央型肝癌侵犯重要血管的術前放療,以及中央型肝癌窄切緣切除聯合術中放療的前瞻性對照研究。社會任職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常務理事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肝癌專業學組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肝癌學組委員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外科技術創新與推廣分會副會長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臨床研究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癌肝轉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世界華人消化雜志》、《中華臨床醫師雜志》、《中華現代外科雜志》、《中國腫瘤臨床》、《腫瘤研究與臨床》、《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中華中西醫雜志》、《世界中西醫結合》、《國際腫瘤學雜志》、《中華臨床營養雜志腸外與腸內》等雜志編委獲獎榮譽1、2015年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評為“金牌好醫生”;2、2014年被39健康網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評為“最受歡迎在線名醫”;3、2014年被北京抗癌樂園評為首都“最美醫生”;4、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首都優秀醫務工作者、北京市愛國立功標兵、北京市高校系統優秀共產黨員;5、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優秀教師。科研成果承擔著國家肝癌防治的十二.五重大專項(為課題委員、首席科學家,課題編號2013ZX09104-006)、十三.五及創新課題等重大專項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創新課題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重點課題。作為主要成員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種預防肝癌的隨訪及評價》、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課題《遺傳變異與惡性腫瘤防治的基礎研究》、國家863重點課題《胰腺癌早期血清檢測試劑盒的研制》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課題《慢性乙肝進展為肝癌病程中炎性細胞因子作用探討》等科研任務,參加國家《中國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的分課題研究。在國際及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科研論文170多篇;副主編《消化系統疾病疑難及少見病例薈萃》;為《癌前病變與癌前疾病》、《癌干細胞理論與應用》、《腹膜后腫瘤》、《臨床腫瘤學》編委...擅長:肝、膽、胰、胃腸及乳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肝癌外科治療及胃腸癌的微創外科治療
版權聲明:
1、本站內容僅做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2、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版權歸原網站所有。
3、本站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