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防風
(《滇南本草》)
【異名】雞足防風(《昆明藥植調查報告》),云防風(《中藥志》),西防風(《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竹葉防風的根。
【植物形態】竹葉防風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有長圓狀直根。莖單生或少數叢生,全體幾光滑無毛。基生葉為3出羽狀復葉,具柄,長3~4厘米;裂片長梭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兩端漸尖,平行脈3~5條,明顯;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但葉片較小,葉柄基部抱莖,在頂端的葉幾乎不為復葉而為單葉。復傘形花序腋生或頂生;傘柄5~8,無總苞;小傘梗10~20,不等長,基部有小總苞片數枚,狹披針形,無毛;萼齒短三角形;花瓣5,白色,先端尖銳,略向內彎;雄蕊5,花絲彎曲,藥縱直開裂;子房卵形,花柱較短。雙懸果卵圓形,紫棕色,有顯著的果棱,但不木質化。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荒山路旁及山坡草叢中。分布云南、四川、貴州等地。
同屬植物松葉防風在云南與上種同供藥用。主要區別是葉呈狹線形。參見"防風"條。
【采集】春、秋均可采挖,洗凈,曬干。
【藥材】干燥根呈圓錐形或長圓柱形,微彎曲,有時分枝,長10~20厘米,直徑約0.5~1.5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黃色。根頭部有時膨大(達2厘米)或有時縮小,頂端有明顯下陷的莖痕,四周有細環紋和殘存的葉鞘纖維。根部有致密的縱皺紋及橫長而凸出的皮孔,有時可見點狀突起的須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中央為黃色的木質部,皮層占根的大部分,白色,散生棕色油點,接近形成層部尤多。氣香,味微甘而澀。以條肥大,外皮細黃,內心白,現菊花心,有油質,味甘者為佳。
產于云南、四川等地。
本品在云南、四川地區習慣作防風使用,參見"防風"條。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臺結晶性強心甙,2.2克干草相當于1個貓單位。該植物之提取物對離體兔耳血管有收縮作用。
【炮制】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甘辛,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脾、膀胱三經。"
【功用主治】解表,祛風,勝濕。治感冒,風寒濕痹,癰腫瘡瘍,破傷風。
①《滇南本草》:"瀉肺氣(一作瀉脾),治風,通行十二經絡。(療)一切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癰腫等癥。殺附子毒。"
②《四川中藥志》:"發表鎮痛,祛風勝濕。治外感表癥,頭痛昏眩,關節疼痛,四肢拘攣,目赤,瘡瘍及破傷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竹葉防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竹葉防風 (《滇南本草》) 【異名】雞足防風(《昆明藥植調查報告》),云防風(《中藥志》),西防風(《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竹葉防風的根。 【植物形態】竹葉防風 多年生草...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竹節參
【中藥名稱】竹節參 【拼音名】Zhujieshen 【英文名】RHIZOMAPANACISJAPONICI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xjaponicusC.A.Mey.的干...
-
乞麻花
乞麻花 (《醫林纂要》)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乞麻的花,植物形態詳"乞麻根"條。 【功用主治】①《醫林纂要》:"作茹:清...
-
竹林標
竹林標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硬骨凌霄的根或葉。 【植物形態】硬骨凌霄 半藤狀或近直立灌木。枝...
-
乞麻皮
乞麻皮 (《本草備要》)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乞麻的莖皮。植物形態詳"乞麻根"條。 【性味】①《得配本草》:"甘,寒。...
-
鳶油
鳶油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鷹科動物鳶的脂肪油。動物形態詳"鳶腳爪"條。 【功用主治】鳶油和煙油,搽癩子。...
-
路路通
路路通 (《綱目拾遺》) 【異名】楓實(《南方草木狀》),楓木上球(《德勝堂經驗方》),楓香果(《槐西雜志》),楓果、聶子...
-
血竭
血竭 (《雷公炮炙論》) 【異名】麒麟竭(《雷公炮炙論》),海蠟(侯寧極《藥譜》),麒麟血(《圣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
-
小棕皮頭
小棕皮頭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小棕包。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小棕皮頭的根、棕毛狀葉柄殘基和葉。 【植物形...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竹節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