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葉三七
(《中國藥植志》)
【異名】紐子三七(《中國藥植志》),復羽裂參(《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羽葉竹節參(《中藥志》),黃連三七(《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羽葉三七的根莖。
【植物形態】羽葉三七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70厘米。根莖細長橫臥;莖圓柱狀,表面有較深的縱條紋,疏生刺毛,下部近于光滑。掌狀復葉3~5枚。輪生莖端;葉柄扁壓狀,長5~13厘米,上面呈縱淺槽,兩側及背面疏生刺毛;小葉5~7片,小葉柄亦有刺毛;小葉片呈羽狀分裂,長3~8厘米,寬1~3厘米,兩端裂片較中部者為小,頂端裂片先端漸尖,裂片邊緣有鋸齒,葉片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上面葉脈上及齒尖均有刺毛。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花柄遠較葉柄為長,表面近于光滑無毛,有縱條紋;花柄絲狀;花兩性,或單性與兩性共存;花萼鐘狀,先端5裂;花瓣5枚,卵狀三角形;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絲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基部合生。核果漿果狀?;ㄆ?月。
野生于山坡森林下。分布云南、四川、甘肅、陜西等地。
【采集】9~10月。挖取根莖,去凈須根及泥土,曬干或炕干。
【藥材】干燥的根莖細長,節部膨大如環,旁生少致纖細不定根,節間呈細柱形,長4~6厘米,直徑約2毫米,表面淺棕黃色,有淺的縱皺紋,近節處稍寬。質較堅硬,斷面黃白色,有多數細小孔隙。氣微,味苦略甜。
產于四川、云南、陜西等地。
【功用主治】止血,散瘀。治吐血,衄血,跌打損傷,勞傷腰痛。
①《中國藥植志》:"有療傷止血之效,可作三七代用品。"
②《中藥志》:"治療跌打損傷,或作補藥。"
③治鼻衄,吐血,小兒驚風,骨蒸虛勞,勞傷腰痛。(陜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搗汁涂。
羽葉三七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羽葉三七 (《中國藥植志》) 【異名】紐子三七(《中國藥植志》),復羽裂參(《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羽葉竹節參(《中藥志》),黃連三七(《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羽葉三七...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柚樹寄生
柚樹寄生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柚寄生(《本草求原》),祿柚寄生(《嶺南采藥錄》),柚子寄生(《南寧市藥物志》)。...
-
雨韭
雨韭 (《綱目拾遺》) 【異名】浮薔(《救荒野譜》),青茨菇花(汪連仕《采藥書》),藍鳥花(《植物名匯》)。 【來源】為雨久...
-
游草
游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田中游草(《分類草藥性》),蓉草(《廣州植物志》),西游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牛草...
-
禹白附
禹白附 (《中藥志》) 【異名】牛奶白附(《中藥志》),雞心白附(《中藥材品種論述》)。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
-
山橘葉
山橘葉 (《本草求原》) 【異名】金豆葉(《廣東中藥》)。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山橘的葉。 【植物形態】山橘(《本草求原》...
-
蕪荑
蕪荑 (《本經》) 【異名】殿聲(《本經》),無夷(《爾雅》郭璞注),蕪荑仁(《千金方》),山榆子(《千金食治》),山榆仁(《...
-
叢毛榕根
叢毛榕根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小葉鉆石風、奶汁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桑...
-
天腳板
天腳板 (《峨嵋藥植》)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桃葉珊瑚的葉。 【植物形態】桃葉珊瑚(《汝南圃史》),又名:植楠樹(《質...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柚樹寄生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