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柑根
(《嶺南采藥錄》)
【異名】余甘子根(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庵摩勒"條。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根莖含蛇麻脂醇,并沒食子酸,β-谷甾醇。
【性味】①《陸川本草》:"甘酸,性寒。"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寒,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腹瀉,高血壓,梅毒、下疳,蜈蚣咬傷。
①《嶺南采藥錄》:"清熱解毒。"
②《廣西中藥志》:"搗碎后敷治蜈蚣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腸炎腹瀉,高血壓:余甘子干根五至八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高血壓,支氣管炎,胃炎:余甘子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油柑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油柑根 (《嶺南采藥錄》) 【異名】余甘子根(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庵摩勒"條。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根莖含蛇麻脂...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由跋
由跋 (《別錄》) 【異名】小南星(《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塊莖。 【植物形態】由跋 多年生草本...
-
油胡桃
油胡桃 (《綱目》)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返油而變成黑色者。植物形態詳"胡桃仁"條。 【性味】《綱目》:"辛,...
-
油桐-罌子桐
罌子桐 【釋名】 虎子桐、荏桐、油桐。 【氣味】 (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 【主治】 1、癰腫初起。用桐油燈,放...
-
油桐葉
油桐葉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桐子樹葉(《草木便方》)。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嫩葉。植物形態詳"油桐子"條。...
-
牛尾泡
牛尾泡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山泡刺藤、黃泡葉(《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黃泡子的葉和根。...
-
石彭子
石彭子 (《江西中藥》) 【異名】崖石榴(《植物名實圖考》),巴梨子、崖荔子(《中國樹木分類學》),石彭彭(《江西中藥》...
-
棒棒木
棒棒木 (《新醫藥研究》) 【來源】為榆科植物小葉樸的樹皮、樹干或枝條。 【植物形態】小葉樸 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
-
山麻雀
山麻雀 (《杭州藥植志》) 【來源】為姜種植物蓑荷的花穗。植物形態詳"蓑荷"條。 【功用主治】治咳嗽,小兒百日咳。 【選...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由跋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