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跋
(《別錄》)
【異名】小南星(《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塊莖。
【植物形態】由跋
多年生草本,高約80厘米。地下塊莖具疣狀突起。莖直立,不分枝,生葉2片。掌狀復葉,葉柄長約15厘米,小葉3片,闊卵圓形,長12~20厘米,寬8~9厘米,先端短尾尖,基部楔形,邊緣波狀,葉面綠色,質軟,有光澤,葉脈羽狀,分布較密。2葉間抽出花軸,頂端著生肉穗花序,花單性,佛焰苞上部卷曲,稍呈盔狀,表面暗黃綠色,里面帶紫色。漿果紅色,倒卵形?;ㄆ谙募?。
生長于山區林下陰濕處。分布四川、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河南、陜西等地。
【采集】夏季采挖,去掉殘莖、須根及外皮,曬干。
【性味】辛苦,溫,有毒。
①《品匯精要》:"味辛,性平,有毒。"
②《綱目》:"辛苦,溫,有毒。"
【功用主治】《別錄》:"主毒腫結熱。"
【用法與用量】外用:醋磨涂敷。
由跋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由跋 (《別錄》) 【異名】小南星(《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塊莖。 【植物形態】由跋 多年生草本,高約80厘米。地下塊莖具疣狀突起。莖直立,不分枝,生葉2片。...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油胡桃
油胡桃 (《綱目》)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返油而變成黑色者。植物形態詳"胡桃仁"條。 【性味】《綱目》:"辛,...
-
油桐-罌子桐
罌子桐 【釋名】 虎子桐、荏桐、油桐。 【氣味】 (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 【主治】 1、癰腫初起。用桐油燈,放...
-
油桐葉
油桐葉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桐子樹葉(《草木便方》)。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嫩葉。植物形態詳"油桐子"條。...
-
櫻桃葉
櫻桃葉 (《唐本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櫻桃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櫻桃"條。 【性味】甘苦,溫。 ①《綱目》:"甘,平,...
-
烏藥子
烏藥子 (《分類本草》) 【來源】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果實。植物形態詳"烏藥"條。 【功用主治】《斗門方》:"治陰毒傷寒,烏...
-
伏龍肝
伏龍肝 (《雷公炮炙論》) 【異名】灶中黃土(《金匱要略》),釜下土(《肘后方》),釜月下土(《補缺肘后方》),灶心土(《綱...
-
黃花地桃花
黃花地桃花 (《中醫方藥學》) 【異名】黃花虱麻頭(《中醫方藥學》),框頭婆、密馬專(《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
-
地精草
地精草 (《滇南本草》) 【異名】筋骨菜(《峨嵋藥植》),單背葉、青姑草、金纏菜(《昆明藥植調查報告》),抽筋草、被單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油胡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