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甲
(《本草經(jīng)集注》)
【異名】蹌魚甲(《本經(jīng)》)。
【來源】為鼉科動物揚子鱷的鱗甲。
【動物形態(tài)】揚子鱷,又名:蹌魚(《本經(jīng)》),鼉(陶弘景),土龍(《續(xù)博物志》),鼉龍(《綱目》),豬婆龍。
形如蜥蜴而體極長大,大者全長達(dá)2米余。全體被有鱗甲。頭部扁平;吻短而寬,鈍圓;上頜海側(cè)有圓錐狀齒18枚,下頜海側(cè)齒為19枚。眼大,有上下眼瞼及瞬膜,瞳孔垂直。耳孔呈裂縫狀,有瓣膜可合閉。鼻孔1對,開口于吻前端上方,有活瓣,能自由開閉。頸部較細(xì),有2對具縱棱的鱗片。軀干部較扁平。背面近黑綠色,散有黃色斑紋,背部由前至后有17排矩形鱗片,橫貫于背部的有6行,鱗上有縱棱。腹面灰色。腹部鱗片28排,略成矩形。前肢5指,無蹼;后肢較長,具4趾,趾間有蹼;指、趾端均有爪。尾長而側(cè)扁,有灰黑色相間的環(huán)紋,近尾端甲片鋒利。
棲于江河沿岸,掘穴而居。以魚、蛙、鼠、龜、鱉及鳥類等動物為食。10月至翌年3月底冬眠,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江西一帶。
本動物的肉(鼉?nèi)?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炮制】《綱目》:"酥炙或酒炙用。"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經(jīng)》:"味辛,微溫。"
②《別錄》:"有毒。"
③《藥性論》:"甘,平。有小毒。"
④《綱目》:"酸,微溫,有毒。"
【功用主治】逐瘀,消積,殺蟲,治百瘕積聚,崩中帶下,瘡疥,惡瘡。
①《本經(jīng)》:"主心腹百瘕、伏堅、積聚、寒熱,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陰中相引痛,瘡疥死肌。"
②《別錄》:"主五邪涕泣時驚,腰中重痛,小兒氣癃,眥潰。"
③《藥性論》:"治婦人帶下,除腹內(nèi)血,積聚伏堅相引結(jié)痛。"
④《本草拾遺》:"主惡瘡,腹內(nèi)百瘕。""炙燒浸酒,主瘰疬,殺蟲,瘺瘡,風(fēng)頑疥瘙。功用同鱉甲。"
⑤《日華子太草》;"治齒疳匿宣露。"
⑥《綱目》:"治陰瘧。"
⑦《本草圖經(jīng)》:"皮及骨,燒灰研末,米飲服,主腸風(fēng)痔疾。甚者加入紅雞冠花末,白礬灰末和之,空腹服。"
【宜忌】《本草經(jīng)集注》:"蜀漆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名家論述】《綱目》:"鼉甲,所主諸證,多屬厥陰,其功只在平肝木、治血、殺蟲也。《千金方》治風(fēng)癩有鼉甲湯;今藥肆多懸之,云能辟蠹,亦殺蟲之意。"
鼉甲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鼉甲 (《本草經(jīng)集注》) 【異名】蹌魚甲(《本經(jīng)》)。 【來源】為鼉科動物揚子鱷的鱗甲。 【動物形態(tài)】揚子鱷,又名:蹌魚(《本經(jīng)》),鼉(陶弘景),土龍(《續(xù)博物志》),鼉龍(《綱目》),豬...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挖耳草2
挖耳草2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一支箭。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紫背黃芩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紫背黃芩 多年生...
-
瓦楞子
瓦楞子 (《本草備要》) 【異名】蚶殼(《本草拾遺》),瓦壟子(《丹溪心法》),蚶子殼(《本草蒙筌》),魁蛤殼(《品匯精要》...
-
烏柏木根皮
烏柏木根皮 (《綱目》) 【異名】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類草藥性》),烏臼(《摘元方》)。 【來源】為大戟科...
-
龍利葉花
龍利葉花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大戟科植物龍利葉的花蕾,植物形態(tài)詳"龍利葉"條。 【功用主治】《南寧市藥物志》...
-
黔桂醉魂藤
黔桂醉魂藤 (《廣西植物名錄》) 【異名】野豇豆、老鴉花(《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黔桂醉魂藤的根或全...
-
金刀菜
金刀菜 (《湖南藥物志》) 【異名】珍珠風(fēng)、臭常山。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廣東紫珠的莖葉。 【植物形態(tài)】廣東紫珠 灌...
-
白花丹
白花丹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山坡芩、假茉莉、總管(《生草藥性備要》),千里及、烏面馬(《植物名匯》),白雪花...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鼉?nèi)?/a>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