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黃連
(《滇南本草》)
【別名】雞足黃連(《昆明藥植調查報告,),三顆針(《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九蓮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莖葉。
【植物形態】①九蓮小檗,又名:石妹刺(《滇南本草》),蠔豬刺。
常綠灌木,高至2米。小枝微有棱,幼時帶黃色,次年黃灰色或黃褐色。小枝具刺,刺堅硬,3分叉,長1~3厘米。葉簇生;硬革質,窄橢圓形至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8厘米,寬1~2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刺狀鋸齒,多少反卷,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網脈不顯。花鮮黃色,15~30朵,簇生,花梗長5~20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針形;萼片6,2輪,外輪披針形,內輪卵圓形,較花瓣長;花瓣6,卵圓形,先端微凹;雄蕊6,與花瓣對生;雌蕊1,卵狀矩圓形,子房上位,柱頭無柄.漿果,卵狀矩圓形,長約7~8毫米,藍黑色,表面被白粉,有短而明顯的宿存花柱。
生于低山丘陵地帶。分布湖北、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②湖北小檗
葉窄披針形,長2~3厘米,寬8~11毫米,有波狀刺鋸齒。花3~10朵簇生。漿果卵圓形,長8~10毫米,柱頭幾無柄。
生于山地灌叢中。分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小便。治腹瀉,赤痢,火眼赤痛,齒齦腫痛,咽喉炎,熱淋,痄腮,丹毒,濕疹。
①《滇南本草》:"瀉小腸經實火,胃中實火,利小便。止熱淋疼痛,牙根腫疼,咽喉痛,小兒乳蛾,痄腮。"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亦痢,勞傷吐血,咽喉腫痛,腹瀉,齒痛,耳心痛,跌打損傷紅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根2~3錢,莖葉1~2兩。外用:乳汁泡點眼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暴亦火眼,腫脹疼痛:土黃連為太,泡人乳點之。(《滇南永草》)
②治急性腸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結膜炎:三顆針莖葉2兩,煎水代茶飲。(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無名腫毒,丹毒,濕疹,燙傷,跌打瘀腫:三顆針根、莖適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細末,水調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調成30%軟膏,涼一薄層于紗布上,敷貼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土黃連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土黃連 (《滇南本草》) 【別名】雞足黃連(《昆明藥植調查報告,),三顆針(《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九蓮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莖葉。 【植物形態】①九蓮小檗,又名:...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兔子毛
兔子毛 (《內輩古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西伯利亞艾菊的全草。 【植物形態】西伯利亞艾菊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
-
兔骨
兔骨 (《別錄》) 【來源】為兔科動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骨胳。動物形態詳"兔肉"條。 【性味】①《藥性論》:"味甘。" ②《...
-
?肉
?肉 (《唐本草》) 【異名】?豬肉(《圣惠方》)。 【來源】為鼬科動物豬獾的肉。 【動物形態】豬獾(《綱目》),又名:?(《楚...
-
土附
土附 (《綱目拾遺》) 【別名】土部、鱸鱧、蕩部、蕩魚(《演繁露》),吐哺(《三才藻異》),土鮒魚(姚可成《食物本草》),...
-
痢止蒿
痢止蒿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止痢蒿。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全草。 【植物形態】痢止蒿 多年生草本,高...
-
貂尾
貂尾 (《綱目拾遺》) 【來源】為鼬科動物紫貂的尾或皮毛。 【動物形態】紫貂,又名:黑貂(《國策》),栗鼠(《爾雅翼)),...
-
金金棒
金金棒 (《陜西中草藥》) 【異名】小五爪龍、金棒錘(《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絹毛細蔓委陵菜的塊根。 【...
-
苦瓜藤
苦瓜藤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瓜的莖。植物形態詳"苦瓜"條。 【采集】夏、秋采取。 【性味】苦...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兔子毛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