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錘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大酸味草(《廣州植物志》),大老鴉酸、地麥子(《貴州民間藥物》),紫酢漿草(《四川中藥志》),紅花柞漿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銅錘草的全株或根。
【植物形態】銅錘草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約35厘米。地下部分有鱗莖,白色,形圓,長約2~2.5厘米;鱗片膜質,褐色,背面有3條縱棱,被毛。葉基出;掌狀復葉,小葉3枚,闊倒卵形,長達3.5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凹入,全緣,被毛,兩面均有棕色窟狀小腺點;葉柄長20~24厘米,纖弱,被長柔毛。花莖抽自葉腋,傘房花序,有花5~10朵;萼片5,綠色,尖端有紅色腺體1對;花瓣5,淡紫紅色;雄蕊10,5長5短;子房5室,花柱5,分離。蒴果短線形,長1.7~2厘米,有毛,熟時裂開。種子細小,橢圓形,棕褐色。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疏林、荒坡或栽于庭園。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6、7月間采收。
【化學成分】含草酸鹽。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毛茛酢漿草亦含草酸,牲畜(牛)食之,可得Oxalissyndrome病。主要為血中非蛋白氮水平異常增高,腎臟也有病變。
【性味】酸,寒。
①《貴州民間藥物》:"味酸,性平。"
②《四川中藥志》:"味酸,性寒。"
【功用主治】散瘀消腫,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咽喉腫痛,腎盂腎炎,淋濁,白帶,水瀉,痢疾,癰瘡,燙傷。
①《貴州民間藥物》:"行氣活血。治金瘡跌損,月經不調,赤白痢。"
②《廣西藥植名錄》:"治腫毒,疥瘡。"
③《四川中藥志》:"散瘀血。治跌打損傷瘀血,婦女白帶,砂淋,脫肛及痔瘡。"
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散瘀消腫,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白濁白帶,水瀉,毒蛇咬傷,湯火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服。外用:搗敷;或搗爛調敷。
【宜忌】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㈠大老鴉酸一兩,小鋸齒藤五錢。拌酒糟包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㈡銅錘草,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驚風:大老鴉酸根五錢,魚鰍串、鐵燈草各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咽喉腫痛,牙痛:鮮紅花酢漿草二至三兩,水煎,慢慢咽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腎盂腎炎:鮮紅花酢漿草一兩,搗爛調雞蛋炒熟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砂淋:銅錘草、金錢草、地龍。煎水,兌黃酒少許服。(《四川中藥志》)
⑥治背癰:鮮紅花酢漿草和糯米飯搗爛,調熱酒敷患處。
⑦治痔瘡脫肛:銅錘草,燉豬大腸服。(《四川中藥志》)
⑧治蛇頭疔:鮮紅花酢漿草葉和蜜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⑨治燙傷:鮮紅花酢漿草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銅錘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銅錘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大酸味草(《廣州植物志》),大老鴉酸、地麥子(《貴州民間藥物》),紫酢漿草(《四川中藥志》),紅花柞漿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福建...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銅棒錘
銅棒錘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條裂黃堇的塊根。 【植物形態】條裂黃堇 多年生草本。塊根紡錘形,常數個...
-
鐵籬巴果
鐵籬巴果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馬甲子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馬甲子根"條。 【采集】秋季采收。 【...
-
土?兒
土?兒 (《救荒本草》) 【別名】地栗子(《救荒本草》),土子、土蛋(《貴州民間藥物》),野涼薯、羅漢參、九連珠、土涼薯、...
-
鐵筷子2
鐵筷子2 (《陜西中草藥》) 【異名】黑毛七,小山桃兒七(《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鐵筷子的根。 【植物形態...
-
馬甲子根
馬甲子根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馬甲子的根。 【植物形態】馬甲子,又名:鐵籬笆(《草木便方》),?仔...
-
叩頭蟲
叩頭蟲 (《綱目》) 【異名】跳百丈(《綱目拾遺》),跳搏蟲、膈膊蟲(《中國醫學大辭典》),跳米蟲、?(《動物學大辭典》),...
-
肺形草
肺形草 (《藥用植物圖說》) 【異名】穿藤金蘭花、鐵交杯、蝴蝶草、山蝴蝶、金絲蝴蝶、石板肯、銅交杯、金交杯、大葉竹...
-
巴豆油
巴豆油 (《綱目》)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種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態詳巴豆條。 【藥材】為黃色或黃褐色液體,有粘稠...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銅棒錘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