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膠
(《別錄》)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植物形態詳"桃仁"條。
【采集】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樹皮,待樹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雜質,曬干。
【化學成分】樹膠的主要組成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
【性味】《唐本草》:"味甘苦,平,無毒。"
【功用主治】治石淋,血淋,痢疾。
①《別錄》:"主保中不饑,忍風寒。"
②《唐本草》:"主下石淋,破血,中惡疰忤。"
③《綱目》:"和血益氣,治下痢,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揚,0.5~1兩,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石淋作痛:桃木膠如棗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湯三合和服,日三服,當下石,石盡即止。(《古今錄驗方》)
②治血淋:石膏、木通、桃膠(炒作末)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食前。(《楊氏家藏方》桃膠散)
③治產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痛:桃膠(焙干)、沉香、蒲黃(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下。(《婦人良方》)
④治虛熱作渴:桃膠如彈丸大,含之咽津。(《千金方》)
⑤治糖尿病:桃膠,用微溫水洗凈,放在小鍋內煮食,隨便加些調味鹽類亦可(但不要加入甜味)。每次服一至二兩。(《草藥驗方交流集》)
⑥治瘡疹黑?,發搐危困:桃膠煎湯飲之。一方水熬成膏,溫酒調下,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桃膠湯)
【名家論述】《本經逢原》:"桃樹上膠,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瘡黑陷,必勝膏用之。"
桃膠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桃膠 (《別錄》)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植物形態詳"桃仁"條。 【采集】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樹皮,待樹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雜質,曬干。 【化學成分...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檀根
檀根 (《本草拾遺》) 【來源】為豆科植物黃檀的根皮。 【植物形態】黃檀,又名:檀、水檀(《本草拾遺》),望水檀(《群芳...
-
螳螂及桑螵蛸
【中藥名稱】...
-
酸棗
酸棗 【性味】:酸澀、涼、無毒。 【歸經】:入肝、肺。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止痛。 【主治】:燒傷燙傷...
-
桃耳七
桃耳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銅筷子(《陜西中草藥》),小葉蓮(《西藏常用中草藥》),雞素苔(《甘肅衛生通訊》(4):...
-
白千層葉
白千層葉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白千層條。 【采集】全年可采。...
-
廬山石韋
【中文名】:廬山石韋 【類別】:葉類 【英文名】:Shearer"sFeltFernLeaf 【別名】:大石韋、光板石韋。 【來源】:為水龍骨...
-
接骨草2
接骨草2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白龍骨、冷坑蘭、冷坑青、猢猻接竹、痱癢草、血和山、烏骨麻、赤車使者(《浙江...
-
哈士蟆
哈士蟆 (《飲片新參》) 【異名】哈什蟆、紅肚田雞、蛤螞(《中藥通報》2(5):205,1956),田雞(《遼寧主要藥材》),雪哈(《藥...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檀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