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
【性味】:酸澀、涼、無毒。
【歸經】:入肝、肺。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止痛。
【主治】:燒傷燙傷,外傷出血,牛皮癬。
【說明】:酸棗樹為高大喬木,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其果實呈橢圓形,又稱為鼻涕果,外形似橄欖而稍大,熟時皮呈黃色,味酸甜可食;果核仁堅硬而有小眼。
【驗方參考】:
1、酸棗樹皮(去外皮,取二層皮)煎濃汁涂患處,治燒燙傷,若曬干研粉外用,則治外傷出血。
2、酸棗樹皮煎濃汁涂敷患處,治牛皮癬。
3、酸棗根30克,水煎溫服,治胸痛,便血。
【主治】
1、膽風沉星(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沉多睡)。用酸棗仁一兩(生用)、蠟茶二兩,以生姜汁涂炙微焦為散。每取二錢,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溫服。
2、膽虛不眠(心多驚悸)。用酸棗仁一兩,炒香,搗為散。每服二錢,竹葉湯調下。又方:再加人參一兩、辰砂半兩、乳香二錢半,調炬蜜做成丸子服下。
3、振悸不收藏。用酸棗仁二升,茯苓、白術、人參、甘草各二兩,生姜六兩,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稱“酸棗仁湯”。
4、虛煩不眠。用酸棗仁二升,母、干姜、茯苓、芎各二兩,甘草(炙)一兩,先以水一斗煮棗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藥同煮,最后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棗仁湯”。
5、骨蒸不眠。用酸棗仁一兩,加水二碗研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后,再下地黃汁一合,煮勻吃下。
6、盜汗,用酸棗仁、人參、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酸棗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酸棗 【性味】:酸澀、涼、無毒。 【歸經】:入肝、肺。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止痛。 【主治】:燒傷燙傷,外傷出血,牛皮癬。 【說明】:酸棗樹為高大喬木,分布在我國南...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桃耳七
桃耳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銅筷子(《陜西中草藥》),小葉蓮(《西藏常用中草藥》),雞素苔(《甘肅衛生通訊》(4):...
-
獺肉
獺肉 (《別錄》) 【來源】為鼬科動物水獺的肉,動物形態詳"獺肝"條。 【性味】甘咸,寒。 ①《食療本草》:"性寒,無毒。...
-
太白小紫菀
太白小紫菀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垂頭菊的全株。 【植物形態】垂頭菊 多年生小草本,高20~25厘米。莖單...
-
太平莓
太平莓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老虎扭。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太平莓的全草。 【植物形態】太平莓 常綠矮小灌...
-
金銀花
金銀花 (《履巉巖本草》) 【異名】忍冬花(《唐本草》),銀花(《溫病條辨》),鷺鷥花(《植物名實圖考》),蘇花(《藥材資料...
-
丹參―南丹參
【中文名】:丹參―南丹參 【類別】:根類 【英文名】:BowleySageRoot 【別名】:赤參、紅根、奔馬草、七里麻。 【來源】:...
-
雞矢藤
【中文名】:雞矢藤 【類別】:全草類 【英文名】:ChineseFevervineHerb 【別名】:雞屎藤、牛皮凍、臭藤。 【來源】:為茜草...
-
盤腸草
盤腸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南瓜陰芽。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果實內萌發的幼苗。植物形態詳"南瓜"條。 【采...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桃耳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