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根
(《綱目》)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鱗莖。植物形態詳"水仙花"條。
【采集】春、秋采挖較佳。將根頭挖起后,截去苗莖、須根,洗凈泥沙,用開水潦后,曬干;或縱切成片,曬干。
【藥材】鱗莖呈圓形,或微呈錐形,直徑約4~5厘米。外面包裹一層棕褐色的膜質外皮,扯開后,內心為多數相互包裹的黃白色瓣片(鱗葉)。質地輕,無甚氣味。以個大、內心充實者為佳。
【化學成分】含偽石蒜堿、石蒜堿、多花水仙堿、漳州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水仙生物堿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
同屬植物白水仙鱗莖中含白水仙胺、石蒜堿、多花水仙堿、雪花蓮胺堿、石蒜胺堿及偽石蒜堿。
【抗腫瘤作用】水仙總生物堿20~3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對大鼠Jensen肉瘤;小鼠Crocker肉瘤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明顯療效。
【炮制】《本草會編》:"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曬干,懸火暖處。"
【性味】①《綱目》:"苦微辛,滑寒,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有毒。"
【歸經】《本草再新》:"人心、肺二經。"
【功用主治】治癰腫瘡毒,蟲咬,魚骨哽。
①《綱目》:"治癰腫及魚骨哽。"
②《本草再新》:"治癰疽瘡毒,排膿消腫,解熱,去風,療百蟲咬傷。"
③《嶺南采藥錄》:"取頭部搗爛,敷治乳癰;又治一切毒癰疽,搗爛敷之,能散毒。"
④《四川中藥志》:"治耳前后腫,頰腫。"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宜忌】本品有毒,不宜內服。
水仙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水仙根 (《綱目》)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鱗莖。植物形態詳"水仙花"條。 【采集】春、秋采挖較佳。將根頭挖起后,截去苗莖、須根,洗凈泥沙,用開水潦后,曬干;或縱切成片,曬干...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睡菜
睡菜 (《綱目》) 【異名】綽菜、瞑菜(《南方草木狀》).醉草(《綱目》)。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睡菜的葉或全草。 【植物形...
-
絲綿
絲綿 (《綱目》) 【異名】綿(《本草拾遺》),蠶綿(《醫林纂要》)。 【來源】為用蠶繭下腳經精煉、扯松的制成品。 【功用...
-
絲瓜
絲瓜 (《滇南本草》) 【異名】天絲瓜、天羅、蠻瓜(《本事方》),綿瓜(《續本事方》),布瓜(《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天羅...
-
絲棉木
絲棉木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白皂樹(《中國樹木志略》),明開夜合(《河北習見樹木圖說》),桃葉衛矛(《中國樹木分...
-
夢花根
夢花根 (《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結香的根。植物形態詳"夢花"條。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分類草藥...
-
金絲猴
金絲猴 【異名】金線狨(《楊文公談苑》),狨(《本草拾遺》),仰鼻猴(《中國經濟動物志?獸類》)。 【來源】為猴科動物金絲...
-
桔梗蘆頭
桔梗蘆頭 (《綱目》)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莖。植物形態詳"桔梗"條。 【功用主治】吐上膈風熱痰實,生研末,白...
-
黑老頭
黑老頭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大種黑骨頭。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狹葉蓬萊葛的根。植物形態詳小血光藤條。 【性味...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睡菜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