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赤楊
(《吉林醫科大學通訊》)
【來源】為樺木科植物色赤楊的樹皮。
【植物形態】色赤楊,又名:赤楊樹、水冬瓜樹。
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狀。高4~16米。樹皮光滑,灰褐色。嫩枝褐色,有褐色毛。單葉互生。葉大而較薄,闊橢圓形、倒卵形或圓形,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有疏柔毛,邊緣有淺裂和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柔荑狀。果穗橢圓狀卵形,呈球果狀,長達2.6厘米。花期4~5月。9月果熟。
生于山溪附近及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分布我國東北等地。
【采集】春季采集,經過干燥或半干燥后切成碎片。
【藥理作用】①止咳、祛痰與平喘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色赤楊樹皮水煎液0.2克/只,有止咳作用,但口服上述劑量的10倍仍然無效(氨水噴霧法)。小鼠口服水煎劑2克/只或腹腔注射0.2克/公斤均能明顯增加呼吸道酚紅排泌量,說明有祛痰作用。豚鼠腹腔注射水煎劑20克/公斤有明顯平喘作用,但口服40克/公斤仍然無效(組織胺噴霧法)。
②抑菌作用
色赤楊樹皮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在0.1克生藥/毫升濃度時,對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雙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奈瑟氏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性味】苦澀。
【功用主治】祛痰,消炎,鎮咳,平喘。治老年慢性氣管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制成膠囊。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色赤楊樹皮(冬、春季采集)制成浸膏粉,裝入膠囊,每粒約含生藥5~7.5克。每次2粒,每日3次飯后服,15天為一療程。治療61例,經一個療程后,近期控制9例,顯效24例,有效17例,無效11例。據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色赤楊樹皮的祛痰和消炎作用較為顯著,鎮咳次之,而平喘作用較差。痰細胞學檢查也表明本品對恢復慢性氣管炎病變有一定作用。治程中未見副作用。
色赤楊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色赤楊 (《吉林醫科大學通訊》) 【來源】為樺木科植物色赤楊的樹皮。 【植物形態】色赤楊,又名:赤楊樹、水冬瓜樹。 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狀。高4~16米。樹皮光滑,灰褐色。嫩枝褐色...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桑霜
桑霜 (《綱目》) 【異名】木硇(《本草經疏》)。 【來源】為桑柴灰汁經過濾、蒸發后所得的結晶狀物。 【功用主治】①《綱...
-
三葉委陵菜
三葉委陵菜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別名】三爪金、地蜘蛛(《貴州草藥》),三片風、軟梗蛇扭、三張葉、地風子、白里金...
-
桑葉汁
桑葉汁 (《別錄》) 【異名】桑葉滋、桑脂、桑滋干(《綱目拾遺》)。 【來源】為桑科植物桑的鮮葉,摘破葉脈后滲出的白色...
-
沙柳
沙柳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異名】降馬(藏名)。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沙柳的枝葉和樹皮。 【植物形態】沙柳 灌木或...
-
刺桐花
刺桐花 (《本草圖經》) 【異名】鸚哥花(《天中記》)。 【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植物形態詳"海桐皮"條。 【功用主治...
-
雀梅藤根
雀梅藤根 (《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根,植物形態詳"雀梅藤"條。 【功用主治】治鶴膝風。...
-
白菊花根
白菊花根 (《本草正》) 【異名】長生(《太清經》)。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的根。植物形態詳菊花條。 【功用主治】①《本...
-
楮樹白皮
楮樹白皮 (《綱目》) 【異名】焚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焚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總錄》),構皮...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桑霜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