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刀
(《陜西中草藥》)
【別名】金絲三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帽辮七(《陜西草藥》),開喉箭、茶七(《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金龜草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金龜草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具多數須根。莖直立,中空,有縱溝,高25~110厘米,上部密生灰色短柔毛。葉1~2片,近基生,1回3出復葉,具長柄;小葉有柄,卵狀心形,中央小葉長5~20厘米,寬4~18厘米,7~9掌狀淺裂,邊緣有鋸齒;側生小葉較小。穗狀花序細長,長10~25厘米,單一或分枝;花小,白色,直徑4毫米,近無梗;萼片4~5;雄蕊8~多數;心皮1~2,無毛。菁莢果長約10毫米,具多數淺褐色種子。花期7~8月。
生于山地林邊或林下。分布廣東、浙江、湖南、貴州、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藥材】干燥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長塊形,多分歧成結節(jié)狀,長8~20厘米,寬1~2厘米。表面黑棕色或暗棕色,密布點狀須根痕,上面具多數圓柱形的莖基。體輕,橫斷面灰白色,有棕褐色放射狀排列的條狀物(木質部)。
產四川、浙江等地。
本品在四川作升麻使用,商品稱"南川升麻"。參見"升麻"條。
【性味】《陜西中草藥》:"味甘苦,性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熱,活血,解毒。治咽喉干痛,跌打,勞損,風濕腰腿痛,癤腫。
①《浙江天目山藥植志》:"祛瘀消腫,降低血壓。"
②《陜西草藥》:"治風濕疼痛。"
③《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理氣,止痛。治咽喉干痛,勞傷,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咽喉干痛:三面刀一錢。嚼含口中,逐漸咽下。(《陜西中草藥》)
②治勞傷內損:鮮金絲三七(切片)二至三兩,加白糖燉汁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③治勞傷,腰腿痛:三面刀、四塊瓦各二錢,紅三七、鈕子七各一錢,紅毛七三錢,白酒一斤。浸泡成酒劑,每日早、晚各服一酒盅。(《陜西中草藥》)
④治癤毒:鮮金絲三七加鹽搗爛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三面刀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三面刀 (《陜西中草藥》) 【別名】金絲三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帽辮七(《陜西草藥》),開喉箭、茶七(《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金龜草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金龜草 多...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桑枝
桑枝 (《本草圖經》) 【異名】桑條(《本草圖經》)。 【來源】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植物形態(tài)詳"桑葉"條。 【采集】春末夏...
-
三色堇
三色堇 (《中國藥植圖鑒》) 【別名】蝴蝶花(《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三色堇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三色...
-
三七草
三七草 (《湖南藥物志》) 【別名】土三七(《秘方集驗》),見腫消、乳香草、奶草(《綱目拾遺》),澤蘭、葉下紅(《辰溪縣志...
-
三十六蕩
三十六蕩 (《南寧市藥物》) 【別名】老君須;雞骨香、雙飛蝴蝶(《南寧市藥物志》),土細辛、藤葉細辛、哮喘草、關腰草、...
-
蒼耳
蒼耳 (《千金食治》) 【異名】卷耳(《詩經》),葹(《楚辭》),苓耳(《毛詩傳》),地葵(《本經》),枱耳(《楚辭》王逸注),...
-
瞿麥
瞿麥 (《本經》) 【異名】巨句麥(《本經》),大蘭(《別錄》),山瞿麥(《千金方》),南天竺草(《圣濟總錄》),剪絨花(《醫(yī)...
-
菜豆樹
菜豆樹 (《廣西中草藥》) 【異名】豆角樹、白鶴參、牛尾樹(《廣西中草藥》),豆角木、接骨涼傘、大朗傘、大朝陽、森木朗...
-
伽藍菜
伽藍菜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青背天葵、雞爪三七(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五爪三七、假川連(廣...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桑枝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