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肉
(《食療本草》)
【來源】為蟒蛇科動物蟒蛇的肉。
【動物形態】蟒蛇,又名:蟒、王蛇(《爾雅》),南蛇、埋頭蛇(《綱目》),王字蛇(《綱目拾遺》),琴蛇。
全長達4.6~6米。頭小,吻端扁平。上唇鱗11~13片,不與眼相碰。眼的前緣、下緣及后緣圍有6~8片眼鱗。眼小,瞳孔垂直橢圓形。頭背鱗片對稱,形小而數目較多。體鱗光滑無棱,在頸部約54~64行,體中部65~72行,肛前40~44行。腹鱗在腹部中間,長不達體側,約255~202片。尾下鱗65~71片。在肛門兩側有距狀的后肢痕跡。體背及兩側均呈云豹狀大塊斑紋;頭背黑色,從顱頂鱗后邊到頸部有長約10鱗、寬約3鱗的黃褐色斑一條。又從吻端沿鼻孔上緣、眼前鱗上鱗的1/2到眼后,兩側各有一條寬約2鱗半的黃色帶狀紋,經過體背兩側直達尾端,眼后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
生活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中,能絞死及吞食體重二、三十斤的野麂和山羊等動物,但主要以鼠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動物為食。無毒。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地。
本動物的膽(蚺蛇膽)、脂肪(蚺蛇膏)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綱目》:"甘,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風,殺蟲。治風痹,癱瘓,癘風,疥癬。
①孟詵:"作膾食之除疳瘡;小兒腦熱,水漬注鼻中;齒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②《食療本草》:"主溫疫氣,可作膾食之。"
③《本草拾遺》:"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膾食之。"
④《綱目》:"除手足風痛,殺三蟲,去死肌,皮膚風毒癘風,疥癬惡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選方】①治諸風癱瘓,筋攣骨痛,痹木瘙癢,殺蟲辟瘴,及癘風疥癬惡瘡:蚺蛇肉一斤,羌活一兩(絹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飯,密蓋,待熱取酒,以蛇焙研和藥,其酒每隨量溫飲數杯,忌風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飲。(《瀕湖集簡方》蚺蛇酒)
②治狂犬咬人:蛇脯一枚,炙,去頭,搗末,服五分匕,日三。(《千金方》)
蚺蛇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蚺蛇肉 (《食療本草》) 【來源】為蟒蛇科動物蟒蛇的肉。 【動物形態】蟒蛇,又名:蟒、王蛇(《爾雅》),南蛇、埋頭蛇(《綱目》),王字蛇(《綱目拾遺》),琴蛇。 全長達4.6~6米。頭小,吻...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榕樹果
榕樹果 (《泉州本草》) 【來源】為??浦参镩艠涞墓麑?。植物形態詳"榕須"條。 【功用主治】治臁瘡:榕樹果實自墜入水中...
-
人參果
人參果 (《陜西中草藥》) 【別名】人頭七、開口箭。 【來源】為蘭科植物角盤蘭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角盤蘭 多年生...
-
蕘花
蕘花 (《本經》)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蕘花的花朵。 【植物形態】蕘花 落葉灌木,高30~90厘米,枝細長。小枝有絲狀細毛...
-
人參花
人參花 (《中藥志》) 【植物形態】五加科植物人參,詳"人參"條。 【功用主治】《中藥志》:"用紅糖制后,泡茶飲,有興奮...
-
狗頭骨
狗頭骨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頭骨,動物形態詳"狗肉"條。 【性味】①《別錄》:"平。" ②《綱目》:...
-
厚皮樹
厚皮樹 (《全展選編·內科》) 【異名】膠皮麻、十八拉文公(《中國經濟植物志》)。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厚皮樹的樹皮。...
-
胡桃殼
胡桃殼 (《綱目》)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實的內果皮。植物形態詳"胡桃仁"條。 【化學成分】含6%的戊糖。 【功...
-
棉花
棉花 (《綱目》)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草棉等種子上的棉毛。 【植物形態】草棉(《升庵集》),又名:古終藤(《南越志》...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榕樹果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