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
(《本經》)
【異名】草蒿、萋蒿(《本經》),昆侖草(《唐本草》),野雞冠、雞冠莧(《綱目》),狼尾巴果、雞冠菜、土雞冠(《江蘇植藥志》),狐貍尾、指天筆(《南寧市藥物志》),牛尾巴花(《山東中藥》),犬尾雞冠花(《閩東本草》)。
【來源】為莧科植物青葙的莖葉及根。
【植物形態】青葙
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通常分枝。葉互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匝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葉柄,全緣。穗狀花序單生于莖頂或分枝末端,圓柱狀或圓錐狀,長3~10厘米;花著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后變為銀白色;每花具干膜質苞片3;花被5,干膜質,長圓狀披針形;雄蕊5,花藥粉紅色,丁字狀著生;子房長圓形,花柱線形,紅色,柱頭2裂。胞果球形蓋裂;種子數粒,扁圓形,質堅硬,黑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荒野路旁、山溝、河灘、沙丘等疏松土壤上;也有栽培。我國大部分地區有野生或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青葙子)、花序(青葙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全草含多量草酸,生長2周時可達12.5%,以后逐漸下降到約9%。
【性味】①《本經》:"味苦,微寒。"
②《別錄》:"無毒。"
③《綱目》:"苦,微寒,無毒。"
【功用主治】燥濕清熱,殺蟲,止血。治風瘙身癢,瘡疥,痔瘡,金瘡出血。
①《本經》:"主邪氣,皮膚中熱,風瘙身癢,殺三蟲。"
②《別錄》:"治惡瘡疥虱、痔蝕、下部匿瘡。"
③《唐本草》:"搗汁單服,大療溫癘、甘匿。"
④《日華子本草》:"止金瘡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鮮用1~2兩。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風濕身疼痛:青葙子根一兩。豬腳節或雞鴨燉服。(《泉州本草》)
②治下消:青葙子全草一兩。青蛙燉服。(《泉州本草》)
③治痧氣:青葙全草、腐婢、仙鶴草各五錢。水煎,早、晚飯前分服。
④治皮膚風熱瘡疹瘙癢:青葙莖葉。水煎洗患處,洗時須避風。
⑤治婦女陰癢:青葙莖葉三至四兩。加水煎汁,熏洗患處。
⑥治創傷出血:鮮青葙葉搗爛,敷于傷處,紗布包扎。(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青葙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青葙 (《本經》) 【異名】草蒿、萋蒿(《本經》),昆侖草(《唐本草》),野雞冠、雞冠莧(《綱目》),狼尾巴果、雞冠菜、土雞冠(《江蘇植藥志》),狐貍尾、指天筆(《南寧市藥物志》),牛尾巴...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青魚枕
青魚枕 (《食療本草》) 【來源】為鯉科動物青魚頭中的枕骨。動物形態詳"青魚"條。 【功用主治】①《食療本草》:"療卒心...
-
青鹽陳皮
青鹽陳皮 (《百草鏡》)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橘類的果皮用甘草、烏梅、川貝、青鹽等加工制成。 【制法】《百草鏡》:...
-
青竹標
青竹標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密腺崖角藤、水蜈蚣(《廣西藥植名錄》),爬樹龍、金竹標(《云南中草藥選》),大軟筋...
-
青魚膽草
青魚膽草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膽草、對葉林、抽筋草。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蔓龍膽的全草。 【植物形態】蔓龍膽...
-
河豚目
河豚目 (《本經逢原》) 【來源】為鲀科動物弓斑東方鲀、蟲紋東方鲀、暗色東方鲀的眼睛。動物形態詳河豚條。 【功用主治...
-
吊干麻
吊干麻 (《貴州草藥》) 【異名】馬斷腸、蘿卜藥、大馬桑、酸棗子藤(《中國經濟植物志》),老虎麻(《貴州草藥》),苦樹皮...
-
蚌淚
蚌淚 (《綱目拾遺》) 【異名】活蚌水(《本經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 【來源】為蚌科動物背角無齒蚌、褶紋冠蚌或...
-
大夜關門
大夜關門 (《貴州草藥》) 【異名】關門草、羊蹄風、豬腰藤。 【來源】為豆科植物多脈葉羊蹄甲的葉. 【植物形態】多脈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青魚枕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