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砒石經升華而得的精制品,參見"砒石"條。
【制法】《本草衍義》:"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大塊者已是下等,片如細屑者極下也,入藥當用如乳尖長者。"
【藥材】為白色粉末,無臭,無味,能溶于水、乙醇、酸類及堿類。加熱則升散而發蒜臭。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參見"砒石"條。
【性味】辛酸,熱,有毒。
①《開寶本草》:"味苦酸,有毒。"
②《玉楸藥解》:"辛,熱,大毒。"
【歸經】《玉楸藥解》:"入脾、肺、肝經。"
【功用主治】劫痰截瘧,殺蟲,蝕惡肉。治寒痰哮喘,瘧疾,休息痢,梅毒,痔瘡,瘰疬,走馬牙疳,癬瘡,潰瘍腐肉不脫。
①《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沖心痛,落胎。"
②《開寶本草》:"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
③《本草蒙筌》:"截瘧除吼,膈上風痰可吐;潰堅磨積,腹內宿食能消。"
④《醫學入門》:"主惡瘡瘰疬,腐肉,和諸藥敷之,自然蝕落。又治蛇尿著人手足,腫痛肉爛,指節脫落。為末,以膠清調涂。"
⑤《綱目》:"蝕癰疽敗肉,枯痔,殺蟲。"
⑥《玉楸藥解》:"治寒痰冷癖,久瘧積痢,療痔漏瘰疬,心疼?喘,蝕癰疽腐肉,平走馬牙疳。"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1~5毫。外用:研末撒或調敷,或入膏藥中貼之。
【宜忌】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劇,內服極宜謹慎。體虛及孕婦忌服。
①《品匯精要》:"畏綠豆、冷水、醋。"
②《本草蒙筌》:"畏羊血。"
③《醫學折衷》:"大傷胸氣,脾胃虛者,切宜戒之。"
【選方】①治哮嗽:砒霜、面、海螵蛸各一錢。為末,水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再研令細。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為度。小兒減半。忌食熱物。(《赤水玄珠》)
②治久惡瘡:砒霜一分(細研),附子一分(末),苦參一分(末),硫黃一分(細研),蠟一分。用麻油二兩煎,油熱下蠟,次下藥末,和令勻成膏。每用,先以蒴所、柳枝煎湯洗瘡,拭干,日二涂之。(《圣惠方》砒霜膏)
③治癬不問干濕,積年不差:砒霜一分,硫黃三分,密陀僧三分,膩粉二分。上藥細研為末。癬干即以生油調涂,若癬濕,即用藥末摻之。(《圣惠方》砒霜散)
【臨床應用】治療哮喘
用砒霜1鉸,淡豆豉1兩,加工制成紫金丹1000粒,每晚臨睡前服1~6粒。開始先用1~2粒,如無明顯反應,再逐漸增至足量。治療11例,除1例合并有肺門淋巴結核效果不滿意外,其余均能基本控制癥狀。通常服藥1天后見效,3天后癥狀基本控制。少數服藥后有輕度頭痛頭暈,顏面浮腫,可在服藥后3~5天內自行消失。部分病例出現食欲減退、轉氨酶增高,經使用酵母片、維生素及中藥大棗、茵陳湯后均恢復正常;但有的又出現腦絮++,似說明本品對肝臟有一定損害。有人認為,砒對支氣管哮喘有特殊療效。對寒哮最為適宜;但亦有人指出:砒劑對熱帶嗜酸性白細胞增多性哮喘固有療效,但對支氣管哮喘癥則無效。因此,砒劑治療究適用于那一類型的哮喘,尚待進一步探索。
【名家論述】①《本草衍義》:"砒霜,瘧家或用,才過劑,則吐瀉兼作,須濃研綠豆汁,仍兼冷水飲。"
②《醫學折衷》:"瘧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藥,《本草》謂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蓋以其性之至燥,大能燥痰也。"
③《本草經巰》:"砒霜,稟火之毒氣,復經煅煉,《開寶本草》雖云味苦酸,而其氣則大熱,性有大毒也。酸苦涌泄,故能吐諸瘧風痰在胸膈間。太熱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傷人也。""砒黃既已有毒,見火則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瘧,不知《內經》云夏傷于暑,秋必?瘧,法當清暑,益氣,健脾,是為正治,豈宜用此大熱大毒之藥。如果元氣壯實,有痰者服之,必大吐,雖暫獲安,而所損真氣實多矣。"
④《本經逢原》:"砒霜瘧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則與綠豆湯飲之。砒性大毒,誤食必死。然狂癡之病,又所必需,勝金丹用之無不應者。枯痔散與白礬同用,七日痔枯自落,取熱毒之性以枯歹肉也。"
砒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砒霜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砒石經升華而得的精制品,參見"砒石"條。 【制法】《本草衍義》:"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披麻草
披麻草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大理藜蘆的全草。植物形態詳"披麻草根"條。 【采集】秋季采收,洗...
-
盤龍參
盤龍參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鹝(《詩經》),綬草(《毛詩傳》),一線香(《質問本草》),豬鞭草、豬潦子(《分類草藥...
-
霹水草2
霹水草2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如意草(《滇南本草》),雞冠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
-
披針葉兔耳風
披針葉兔耳風 (《四川中草藥通訊》(1):19,1973) 【異名】肺經草、小血金丹。 【來源】為菊科植物披針葉兔耳風的全草。 【...
-
白飯豆
白飯豆 (《陸川本草》) 【異名】云鎖豆、四季豆、龍爪豆(《植物名實圖考》),唐豇、隱元豆(《植物學大辭典》),云豆、六...
-
狗蹄
狗蹄 (《滇南本草》) 【異名】狗四足(《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足蹄,動物形態詳"狗肉"條。 【性味】①...
-
龍骨
龍骨 (《本經》) 【來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胳的化石。 【采集】挖出后,除去泥土及雜質。五...
-
牛屎樹
牛屎樹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榿木皮(《天寶本草》),羅拐木、菜殼蒜(《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樺木料植物榿...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披麻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