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節
(《藥性論》)
【異名】光藕節(《江蘇植藥志》),藕節疤(《中藥志》)。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根莖的節部。植物形態詳"蓮子"條。
【采集】秋、冬或春初挖取根莖(藕),洗凈泥土,切下節部,除去須根,曬干。
【藥材】干燥的藕節,呈短圓柱形,長約2~4厘米,直徑約2厘米。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中央節部稍膨大,上有多數殘留的須根及根痕,有時可見暗紅棕色的鱗葉殘基;節兩端殘留的節間部表面有縱紋,橫切面中央可見較小的圓孔,其周圍約有8個大孔。體輕,節部質堅硬,難折斷。氣無,蛛微甘澀。以節部黑褐色、兩頭白色、干燥、無須根泥土者為佳。
主產浙江、江蘇、安徽。此外,湖北、湖南、山東、河南、江西、福建、河北等地亦產。
【化學成分】藕節含鞣質、天門冬素。
【炮制】藕節炭:取凈藕節置鍋內炒至外面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稍灑清水,取出,干燥即成。
【性味】甘澀,平。
①《日華子本草》:"冷。"
②《綱目》:"澀,平,無毒。"
③《本草匯言》:"味苦澀,氣平,無毒。"
④《綱目拾遺》:"藕節粉: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少陰,足陽明、厥陰經。"
【功用主治】止血,散瘀。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
①《藥性論》:"搗汁,主吐血不止,口鼻并皆治之。"
②《日華子本草》):"解熱毒,消瘀血、產后血悶。合地黃生研汁,(入)熱酒并小便服。"
③《滇南本草》:"治婦人血崩,冷濁。"
④《綱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⑤《綱目拾遺》:"藕節粉:開膈,補腰腎,和血脈,散瘀血,生新血;產后及吐血者食之尤佳。"
⑥《本草再新》:"涼血養血,利水通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搗汁或入散劑。
【選方】①治卒暴吐血:藕節七個,荷葉頂七個。上同蜜擂細,水二鐘,煎八分,去滓溫服。或研末,蜜調下。(《圣惠方》雙荷散)
②治墜馬血瘀,積在胸腹,唾血無數者:用生藕節搗爛,和酒絞汁飲,隨量用。(《本草匯言》)
③治鼻衄不止:藕節搗汁飲,并滴鼻中。(《綱目》)
④治大便下血:藕節曬干研末,人參、白蜜煎湯調服二錢,日二服。(《全幼心鑒》)
【名家論述】①《本草匯言》:"藕節,消瘀血,止血妄行之藥也。邢元璧曰,《日華子》治產后血悶腹脹,搗汁,和熱童便飲,有效,蓋止中有行散之意。又時珍方治咳血、唾血、嘔血、吐血及便血、溺血、血淋、血崩等證,入四生次、調營湯中,亦行止互通之妙用也。"
②《醫林纂要》:"藕節,止吐、衄,淋、痢諸血證。甘能補中,咸能軟堅去瘀,澀能斂散固精。又取其通而有節也。"
藕節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藕節 (《藥性論》) 【異名】光藕節(《江蘇植藥志》),藕節疤(《中藥志》)。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根莖的節部。植物形態詳"蓮子"條。 【采集】秋、冬或春初挖取根莖(藕),洗凈泥土,切...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牛靨
牛靨 (《綱目》) 【異名】牛食系(《圣惠方》)。 【來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甲狀腺體。動物形態詳"牛內"條。 【功用...
-
爬山猴
爬山猴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紅孩兒、爬地龍、爬巖龍(《貴州民間方藥集》),巖蜈蚣、野海棠(《貴州民間藥物》)。...
-
女兒茶
女兒茶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巖果紫(《貴州民間藥物》),黃茶根、女兒紅(《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鼠李科...
-
排草香
排草香 (《四川中藥志》) 【異名】排香、香排草、香草(《四川中藥志》),毛柄珍珠菜(《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報春...
-
大靛根
大靛根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豆科植物木藍的根。植物形態詳"木藍"條。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平...
-
黃鱔藤根
黃鱔藤根 (《福建中草藥》) 【異名】熊柳根(《福建民間草藥》),鐵包金、土黃耆(《閩東本草》)。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多...
-
地膚子
地膚子 (《本經》) 【異名】地葵(《本經》),地麥(《別錄》),益明(《藥性論》),落帚子(《日華子本草》),竹帚子(《滇南...
-
楮實子
楮實子 FructusBroussonetiae (英)PapermulberryFruit 【別名】 彀木子、紗紙樹。 【來源】 為桑科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L.)Vent.的果實。...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牛靨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