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醬
(《唐本草》)
【異名】枸醬(《漢書》),韶子(《廣志》),土蓽撥(《食療本草》),大蓽撥(《成都縣志》),韶青、檳榔韶(《嶺南草藥志》),青蔞、香俏(《廣東中草藥》),蘆子(《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韶醬的果穗。
【植物形態(tài)】韶醬,又名:浮留藤(《唐本草》),扶留藤,扶惡士、蔞藤(《綱目》)。
常綠攀援藤本,高可達10米。葉互生,大而厚,卵狀長圓形,基部常偏斜,長10~15厘米,寬4~10厘米。穗狀花序,長5~15厘米,下垂。漿果肉質,綠黃色,互相連合成一長圓柱狀體。花期5~7月。
生長于陰濕的森林中。分布于云南、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本植物的葉(韶醬葉)及葉之蒸餾油(蔞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秋后果實成熟時采摘,曬一日后,縱剖為二,曬干。
【藥材】果穗黑褐色,呈彎曲的長條狀,長約3~6厘米不等,果柄長約2~4厘米,具縱溝紋。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色較淺。氣特殊,味辛辣。以干燥不霉,味辣而濃者為佳。
產于云南、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根含β-谷甾醇。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韶醬,采得后,以刀刮上粗皮,便搗,用生姜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干。每修事五兩,用生姜汁五兩,蒸干為度。"
【性味】①《唐本草》:"味辛,溫,無毒。"
②《綱目》:"氣熱,味辛。"
【功用主治】溫中,下氣,散結,消痰。治心腹冷痛,吐瀉,蟲痛,咳逆上氣。
①《唐本草》:"主下氣溫中,破痰積。"
②《食療本草》:"散結氣,治心腹中冷氣。"
③《海藥本草》:"主咳逆上氣,心腹蟲痛,胃弱虛瀉,霍亂吐逆,解酒食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外用:研末摻。
【選方】治牙痛:韶醬、細辛各半兩,大皂莢五鋌(去子,每孔入青鹽,燒存性)。同研末,頻摻吐涎。(《御藥院方》)
韶醬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韶醬 (《唐本草》) 【異名】枸醬(《漢書》),韶子(《廣志》),土蓽撥(《食療本草》),大蓽撥(《成都縣志》),韶青、檳榔韶(《嶺南草藥志》),青蔞、香俏(《廣東中草藥》),蘆子(《云南中草...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橘
橘 (《本經》) 【異名】黃橘(《本草圖經》)。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成熟果實。 【植物形態(tài)】①福...
-
櫸樹皮
櫸樹皮 (《別錄》) 【來源】為榆科植物大葉櫸樹或其同屬植物的樹皮。 【植物形態(tài)】大葉?樹,又名:櫸榆、血櫸。 喬木,...
-
糠谷老
糠谷老 (《山西中草藥》) 【異名】看谷老、老谷穗、驪谷、驪谷老,老驪谷。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粟感染禾指梗霉而生糠...
-
酒餅葉
酒餅葉 (《嶺南采藥錄》) 【異名】山橘葉(《嶺南采藥錄》),狗牙花(《中國樹木分類學》),雞爪校(《陸川本草》),寶塔子...
-
接骨木花
接骨木花 (《國藥提要》)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花,植物形態(tài)詳"接骨木"條。 【采集】4~5月采收整個花序。加熱后...
-
黃花蒿子
黃花蒿子 (《綱目》) 【來源】為菊科植物黃花蒿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黃花蒿"條。 【性味】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
東方烏毛蕨葉
東方烏毛蕨葉 (《野生藥植圖說》) 【來源】為烏毛蕨種植物烏毛蕨的嫩葉。 【植物形態(tài)】烏毛蕨,又名:東方烏毛蕨、大風...
-
還陽草根
還陽草根 (《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大王馬先蒿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五鳳朝陽草"條。 【采集】秋冬采收,洗凈...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橘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