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瘋樹
(《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麻瘋樹的葉、樹皮。
【植物形態】麻瘋樹,又名:青桐木,羔桐、臭油桐、小桐子、黃腫樹、假白欖、芙蓉樹、滑桃樹、桐油樹、水漆、木花生、假花生、白油果、亮桐,嗎洪罕(傣名)。
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全株有灰白色乳汁。樹皮光滑,蒼白色。枝具凸起的葉痕。葉互生,近圓形,長7~16厘米,全緣或3~5裂,基都心形,掌狀葉脈5~7條,幼時脈上被毛;葉柄長6~18厘米。花單性,雌雄同株,聚傘花序,腋生,長6~10厘米;總花梗長,中部以上具分枝;苞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雄花萼片及花瓣各5枚,花瓣長圓形,淡綠色,里面被絨毛;雄蕊10,兩輪,內輪花絲合生;花盤腺體5;雌花無花瓣;子房卵圓形,無毛,3室,花柱3。柱頭裂。蒴果近球形,徑約2.5厘米,黃色,熟時裂成3個2瓣裂的分果爿。種子長圓形,黑色,平滑。花期4~5月。
多為栽培。野生者分布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等地。
【采集】隨時可采。
【藥理作用】種子油有峻瀉作用;與巴豆相似,但作用較弱。3~5粒種子(去殼,磨細)即可引起瀉下,也可產生惡心、嘔吐、上腹燒灼感。榨去油后之講含毒性蛋白,對血液有傷害,可引起中毒。其中某些成分有抑制蛙心、降低犬血壓、抑制呼吸之作用。還能興奮大鼠小腸的運動,而且不能被阿托品阻斷。種子中還含有止血成分,能顯著縮短凝血酶元時間、出血時間及血凝時間,但其中所含蛋白之成分則相反有延長凝血酶元時間的作用。
【性味】《廣西中草藥》:"澀,微寒,有毒。"
【功用主治】治跌打腫痛、骨折、創傷,皮膚瘙癢,濕疹,急性胃腸炎。
①《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熱,解痙,止吐,止血,排膿生肌。內服治急性胃腸炎腹痛,霍亂吐瀉;外用止血,治傷口潰瘍,瘙癢。"
②《廣西中草藥》:"散瘀消腫,止血,止痛,殺蟲止癢。"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或將葉烤軟揉爛擦患處。內服:鮮葉(去掉葉柄)2~3片,搗爛取汁水煎服。
【宜忌】《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本植物有毒,內服時慎用。"
【選方】①治跌打瘀腫,創傷出血:鮮麻瘋樹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②治皮膚瘙癢,濕疹:鮮麻瘋樹葉,置火上烤熱至葉柔軟時揉爛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③治各型骨折:小桐于鮮皮或葉,配銅錘草、刺五加、胡椒敷粒搗細,酒炒外敷。(《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麻瘋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麻瘋樹 (《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麻瘋樹的葉、樹皮。 【植物形態】麻瘋樹,又名:青桐木,羔桐、臭油桐、小桐子、黃腫樹、假白欖、芙蓉樹、滑桃樹、桐油樹、水漆、木花生...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落新婦
落新婦 (《本草經集注》) 【異名】小升麻(《本草拾遺》),術活(《四川中藥志》),馬尾參、山花七、阿根八、鐵火鉗(《貴州...
-
羅裙帶
羅裙帶 (《綱目拾遺》) 【異名】萬年青(《生草藥性備要》),秦瓊劍、牛黃傘、千層喜、文蘭樹(《植物名實圖考》),扁擔葉...
-
麻腐
麻腐 (《藥鏡》) 【異名】胡麻腐(《中國醫學大辭典》)。 【來源】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種子和合綠豆真粉的加工制成品。 【...
-
蘿芙木
蘿芙木 (《中國藥植志》) 【異名】山辣椒、山馬蹄、山胡椒、蘿芙藤(《中國藥植志》),矮青木、羊屎子、青辣椒、塘婢粘,...
-
海狗腎
海狗腎 (《本草圖經》) 【異名】膃肭臍(《藥性論》)。 【來源】為海狗科動物海狗或海豹科動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 【動...
-
狗肝
狗肝 (《本草拾遺》)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肝,動物形態詳"狗肉"條。 【性味】《醫林纂要》:"甘苦咸,溫。" 【功用主...
-
苦杏仁
苦杏仁 SemenArmeniacaeAmarum (英)BitterApricotSeed 【別名】 杏仁。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杏PrunusarmeniacaL.的種子。 【植物形態】 落...
-
紅麩楊
紅麩楊 (《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紅麩楊的根。 【植物形態】紅麩楊 落葉喬木,高7~12米。小枝被有短柔毛。...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落新婦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