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苦豆根(《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植物形態詳"苦豆子"條。
【采集】夏、秋采挖,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根呈長圓柱形,稍彎曲,一般切成長約15~20厘米的小段,徑約0.8~2厘米。表面棕黃色至褐色,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及裂紋,具橫向皮孔,有時有支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平整的切面木質部作放射狀排列,有裂隙。氣微弱,味苦。
產內蒙古。
【性味】苦,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痢疾,濕疹,牙痛,咳嗽。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赤痢:苦豆子根、蒲公英各五錢。水煎服。
②治濕疹,皮膚瘙癢:苦豆子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熏洗患處。
③治牙痛:苦豆子根二錢。水煎服。
④治燙傷:苦豆子根適量。研末,油調外敷。(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⑤治痢疾,黃疸熱病,狂躁:苦豆子根二至三錢。煎湯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苦甘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苦甘草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苦豆根(《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植物形態詳"苦豆子"條。 【采集】夏、秋采挖,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根呈長圓柱形,...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苦葛根
苦葛根 (《貴州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的根。 【植物形態】蛾眉葛藤,又名:苦葛。 藤本。根粗大。莖長數米...
-
苦瓜
苦瓜 (《滇南本草》) 【異名】錦荔枝、癩葡萄(《救荒本草》),紅姑娘(《群芳譜》),菩達(《廣東新語》),涼瓜(《廣州植物...
-
苦壺盧
苦壺盧 (《綱目》) 【異名】苦匏(《國語》),蒲盧(《禮記》),苦瓠(《本經》),約壺、約腹壺(《廣志》),苦瓠婁(《唐本草...
-
苦瓜花
苦瓜花 (《閩南民間草藥》)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瓜的花,植物形態詳"苦瓜"條。 【性味】《閩南民間草藥》:"苦,寒,...
-
蠶蛻
蠶蛻 (《綱目》) 【異名】蠶退、馬鳴退(《嘉祐本草》),馬明退(《儒門事親》),蠶蛻皮(《本草蒙筌》),佛退(《眼科龍木論...
-
叢枝蓼
叢枝蓼 (《全展選編·內科》) 【異名】水紅辣蓼、辣蓼(《全展選編·傳染病》)。 【來源】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 【植物...
-
蝮蛇膽
蝮蛇膽 (《別錄》) 【來源】為蝮蛇科動物蝮蛇的膽或膽汁,動物形態詳蝮蛇條。 【性味】《別錄》:味苦,微寒,有毒。...
-
臭辣樹
臭辣樹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野米辣(《廣西藥植名錄》),刁近樹、臭桐子樹(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蕓香科...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苦葛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