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茄菜
(《嘉祐本草》)
【異名】仁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菜(《廣州植物志》),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
【來源】為黎種植物營瑟菜的莖、葉。
【植物形態(tài)】邱茄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無毛,莖高30~100厘米,至開花時始抽出。葉互生,有長柄;根生葉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尖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倒卵形或矩圓形,較小,最頂端的變?yōu)榫€形的苞片;葉片肉質光沿,淡綠或濃綠色,亦有紫紅色者。花小,兩性;綠色,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為一長而柔弱、開展的圓錐花序;苞片挾,短尖;花被5裂,裂片矩圓形,先端鈍,結果時基部變厚;雄蕊5。位于子房的周圍;子房半下位,花柱2~3。果通常聚生,由2或多花的纂部合生而成,且形成一極不規(guī)則的干燥體(常誤稱為種子):每一種子即含于花盤及花被所形成的硬殼內。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花期5~6月。果期7月。
我國南方、西南地區(qū)常見栽培,四川以莖葉紅色的仁菜入藥,名紅牛皮菜。
本植物的種子(邱茄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甘,涼。
①《別錄》:"甘苦,大寒。"
②《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③《嘉釣本草》:"平,微毒。"
④《救荒本草》:"味咸,性平寒,微毒。"
【歸經】①《滇南本草》:"入陽明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發(fā)不快,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傷折。
①《別錄》:"療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②《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熱,又止熱毒痢。搗敷灸瘡,止痛。"
③《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之,主冷熱痢。又止血生肌,人有傷折,敷之。"
④《日華子本草》:"炙作熱水飲,開胃,通心膈。"
⑤《嘉釣本草》:"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
⑥《隨息居飲食譜》:"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
⑦《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行血。治肛門腫痛。"
⑧《四川中藥志》:"治麻疹初起,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并治婦女經閉停瘀,血腫和肛門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脾虛泄瀉者忌服。
①《嘉釣本草》:"不可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②《滇南本草》:"吃之動痰,有損無益。腹中有積不宜食,無積不宜多食。"
③《本草求真》:"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與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
【選方】①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紅牛皮菜、芫荽子、櫻桃核各3錢,煎水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吐血:紅牛皮菜、白芨,燉豬條口肉服。(《四川中藥志》)
邱茄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邱茄菜 (《嘉祐本草》) 【異名】仁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菜(《廣州植物志》),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 【來源】...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絹毛苣
絹毛苣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掃工色爾布(藏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絹毛苣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絹毛苣 多年生...
-
苦蒿
苦蒿 (《新疆中草藥手冊》) 【異名】克可日(維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苦蒿 多年生草本,高約...
-
苦地丁
苦地丁 (《中藥志》) 【異名】地丁(《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地丁草(《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地...
-
苦丁
苦丁 (《四川中藥志》) 【異名】小山蘿卜、龍喳口(《草木便方》),叉頭草(《四川中藥志》,蛾子草(《中草藥通訊》(3):...
-
黑及草
黑及草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橢圓葉花錨的根。 【植物形態(tài)】橢圓葉花錨 二年生草本。莖直立,有分枝...
-
白薇
【中文名】白薇(《本經》) 【類別】根類 【異名】葞、春草(《爾雅,),芒草(《爾雅》郭璞注),白微(《本草經集注》),白...
-
赤銅屑
赤銅屑 (《唐本草》) 【異名】熱銅末(《圣惠方》),銅末(《朝野僉載》),銅落、銅花、銅粉、銅砂(《綱目》),紅銅未(《本...
-
光石韋
光石韋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牛皮風尾草、大石韋、石蓮姜、巖蓮雞尾(《四川常用中草藥》),大魚刀(《湖南民間...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絹毛苣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