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蔥
(《唐本草》)
【異名】凍蔥(《唐本草》),葫蔥(《孫真人食忌》),冬蔥(《蜀本草》),回回蔥(《飲膳正要》),蒜蔥(《綱目》),分蔥、科蔥(《中國蔬菜栽培學》)。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胡蔥的鱗莖。
【植物形態】胡蔥
多年生宿根草本。鱗莖細長,紡錘形或圓形,外被赤褐或銅赤色鱗莖皮。冬季生葉,夏季枯萎,葉圓筒形.細長,長可達30余厘米,先端尖,綠色,柔軟。花莖中空,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膜質;花被6片;雄蕊6;子房上位,鮮有結果。蒴果。種子黑色。花期3~4月。
我國中部、南部有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胡蔥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3~5月采收。
【化學成分】球莖的外層膜質鱗被中含槲皮醇、繡線菊甙、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其總含量為20%,愈向球莖中心,黃酮類含量愈少(中心約為1%)。根不含黃酮類。新鮮時中含繡線菊甙與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總含量約1%。
【性味】辛,溫。
①《開寶本草》:"味辛。"
②《綱目》:"辛,溫,無毒。"
【功用主治】溫中,下氣。治水腫、脹滿、腫毒。
①《食療本草》:"主消谷能食,利五臟不足氣。"
②《蜀本草》:"療腫毒。"
③《開寶本草》:"溫中消谷,下氣殺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宜忌】①《食療本草》:"久服之,令人多忘,根發痼疾。又患胡臭、匿齒人不可食,轉極甚。亦傷絕血脈氣,多食損神,此是熏物耳。"
②《開寶本草》:"損目明。"
【選方】治卒身面浮腫,腹脹,小便不利,喘息稍急:赤小豆一升,胡蔥十莖(細切),消石一兩。以水五升,并蔥同煮,令豆熟,候水干,于砂盆中入消石,研如膏。每日空腹.以暖酒調下半匙。(《圣惠方》)
胡蔥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胡蔥 (《唐本草》) 【異名】凍蔥(《唐本草》),葫蔥(《孫真人食忌》),冬蔥(《蜀本草》),回回蔥(《飲膳正要》),蒜蔥(《綱目》),分蔥、科蔥(《中國蔬菜栽培學》)。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紅藥子
紅藥子 (《本草圖經》) 【異名】紅藥、赤藥(《本草圖經》),朱砂七、黃藥子、朱砂蓮、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蘆(《陜西中...
-
紅鐵泡刺
紅鐵泡刺 (《貴州草藥》) 【異名】烏龍須。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紅鐵泡刺的根。 【植物形態】紅鐵泡刺 攀援灌木。枝和...
-
猴樟
猴樟 (《貴州草藥》) 【異名】香樹、楠木、猴挾木、香樟(《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牛筋條、牛荊樹(《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
-
紅五加
紅五加 (《貴州草藥》) 【異名】五爪龍、大血藤。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 【植物形態】毛枝崖爬藤 木質...
-
顧筍
顧筍 (汪穎《食物本草》)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顧竹的苗。 【植物形態】顧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圖經》)。...
-
韃新菊
韃新菊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色爾君木美多(藏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韃新菊的頭狀花序。 【植物形態】韃新菊...
-
金銀花露
金銀花露 (《中國醫學辭典》) 【異名】金銀露《金氏藥帖》),忍冬花露(《中國醫學大辭典》)。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
-
雞屎白
雞屎白 (《本經》) 【異名】雞矢(《素問》),雞子糞(《本草經集注》),雞糞(《千金方》)。 【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糞便上...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紅藥子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