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辣蓼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瓊柳草(《貴州中醫驗方秘方》),蓼子草(《貴州民間方藥集》),斑蕉草(《中國藥植圖鑒》),青蓼、蝙蝠草(《泉州本草》),辣馬蓼、辣椒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來源】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
【植物形態】辣蓼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散布腺點及毛茸。莖直立,或下部伏地,通常紫紅色,節膨大。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廣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被粗毛,上面深綠色,有八字形的黑斑;托葉鞘膜質,口緣生長刺毛。穗狀花序生于枝端,花梗細長,長6~12厘米,下垂,疏花;花被5深裂,白色,散布綠色點腺,上部呈紅色;雄蕊7~8:子房1室,花柱3枚。瘦果有3棱,外包宿存花被。花期夏季。
生于近水邊陰濕處。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采集】5~6月采收。
【化學成分】含甙類及鞣質。
【藥理作用】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日本所產的馬蓼與犬蓼有驅蛔作用。
【性味】《泉州本草》:"辛,溫,無毒。"
【功用主治】治痢疾,便血,胃痛,瘧疾,跌打腫痛。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根:治痢疾。"
②《泉州本草》:"清熱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煩渴,小兒痢疾,蛇犬咬傷。"
③《江西民間草藥驗方》:"去風濕,通關竅,散瘀,解毒。殺蟲,止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含漱。
【選方】①治大腸下血:辣柳草一兩,同豬肉燉服。每隔十日再服一次。(《貴州中醫驗方秘方》)
②治痢疾:辣蓼根八錢,水煎,糖調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胃氣痛,痧氣腹脹痛:鮮辣蓼枝頭嫩葉三錢,搗爛,加冷開水一大盅,擂汁服。
④治瘧疾:辣蓼葉、桃樹葉等分。研細末,用水、酒和制成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錢,溫開水送下。
⑤治牙痛:鮮辣蓼四兩,水煎,頻頻含漱。
⑥治跌打撞傷,局部青紫腫痛:鮮辣蓼,同米酒或甜酒釀糟搗爛敷。(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⑦治扁桃腺炎:辣蓼莖葉適量,搗汁加溫開水含漱。(江西《草藥手冊》)
⑧治關節炎:辣蓼葉適量,開水泡片刻后搓揉痛處。(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將新鮮紅辣蓼全草洗凈切碎,按1:5的比例加水浸泡后,用文火煮沸1小時,過濾取汁后再煎,將2次濾液合并加適量糖漿和防腐劑,貯存備用。首次劑量為200毫升,以后每次lOO毫升,日服3次,7日為一療程。治療40例(包括慢性菌痢急性發作者4例),一個療程后,痊愈15例,基本痊愈19例,進步5例。無效1例。主要癥狀與糞檢恢復正常所需平均時間,發熱為16.3小時,腹瀉4.6天,腹疼、里急后重4.5天,大便鏡檢轉陰4.2天,細菌培養轉陰3.4天。此藥冷服時除少數人感腹部不適或疼痛外,無其它副作用。
紅辣蓼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紅辣蓼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瓊柳草(《貴州中醫驗方秘方》),蓼子草(《貴州民間方藥集》),斑蕉草(《中國藥植圖鑒》),青蓼、蝙蝠草(《泉州本草》),辣馬蓼、辣椒草(《江西民間...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紅雞踢香
紅雞踢香 (《陸川本草》) 【異名】金背藤、紅面將軍、金耳環(《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宜昌胡頹子的...
-
紅筷子冠毛
紅筷子冠毛 (《峨嵋藥植》) 【來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蘭的種纓。植物形態詳"紅筷子"條。 【功用主治】《峨嵋藥植》:"敷...
-
紅筷子
紅筷子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山麻條(《峨嵋藥植》)。 【來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蘭的全草。 【植物形態】柳蘭...
-
紅馬蹄草
紅馬蹄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馬蹄肺筋草、接骨草(《四川中藥志》),銅錢草、一串錢、人馬蹄草(四川)。 【來源】為...
-
白果根
白果根 (《重慶草藥》) 【來源】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白果條。 【采集】9~10月采。 【化學成分】根皮...
-
白雞屎藤
白雞屎藤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臭皮藤、臭莖子、迎風子(《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毛雞屎藤的根...
-
合歡皮
合歡皮 (《本草拾遺》) 【異名】合昏皮(《千金方》),夜合皮(《獨行方》),合歡木皮(《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合歡...
-
糙葉樹
糙葉樹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牛筋樹。 【來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及樹皮。 【植物形態】糙葉樹 落葉喬...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紅雞踢香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