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鈕菜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白花菜、扣子草(《廣州植物志》),七粒扣、五地茄、烏疔草、耳墜仔(《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少花龍葵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少花龍葵
一年生直立草本,有分枝,禿凈或近禿凈,高約1米。莖纖弱,綠色。單葉互生,卵形至矩圓形,長4~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短尖。邊近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角狀的粗齒,質薄,上面深綠色,有小點,下面淡綠色,葉脈于葉背隆起;葉柄纖弱,長約1厘米。花序柄腋生,長1~2.5厘米,纖弱;花2~5朵,排列成傘形花序;萼綠色,5裂,裂片卵形;花冠白色,直徑6~8毫米;雄蕊5,著生于冠喉上,花藥粘合成一圓錐體,頂裂;子房2室,胚珠多數。果球形肉質,直徑約5毫米,幼時綠色,成熟后黑色。花期夏秋間。
分布我國南方各地。
【采集】春、夏、秋采收。
【性味】《福建中草藥》:"微苦,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血,消腫。治痢疾,淋病,目赤,喉痛,疔瘡。
①《廣州植物志》:"清涼散熱,可治輕微的喉痛。"
②《南寧市藥物志》:"治眼紅腫痛及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者1~2兩);或搗汁服。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痢疾:鮮少花龍葵二至四兩。水煎服。
②治熱淋:鮮少花龍葵二至四兩,水煎服。
③治咽喉腫痛:鮮少花龍葵四至六兩。搗爛絞汁,調第二次米泔水,加鹽或醋少許,每次一湯匙,日服三至四次。
④治高血壓病:鮮少花龍葵一至三兩。水煎服。如病人經常便溏者不宜服用。
⑤治疔瘡:鮮少花龍葵一至三兩。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蜜調敷患處。(選方出《福建中草藥》)
古鈕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古鈕菜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白花菜、扣子草(《廣州植物志》),七粒扣、五地茄、烏疔草、耳墜仔(《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少花龍葵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少花龍葵...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紅大戟
【中藥名稱】紅大戟 【拼音名】Hongdaji 【英文名】RADIXKNOXIAE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紅大戟KnoxiavalerianoidesThoreletPitard的干...
-
牯牛卵囊
牯牛卵囊 (《綱目》) 【來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睪丸及陰囊。動物形態(tài)詳"牛肉"條。 【化學成分】主要含雄性激素睪...
-
狗心
狗心 (《別錄》)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心,動物形態(tài)詳"狗肉"條。 【化學成分】除去心室、心房中殘留的血液外,狗心含...
-
骨節(jié)草
骨節(jié)草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筆桿草、筆筒草(《貴州民間方藥集》),節(jié)節(jié)菜(《中國藥植圖鑒》),洗碗草(《閩東本...
-
菠菜
菠菜 (《履巉巖本草》) 【異名】菠棱(《嘉話錄》),波棱菜(《唐會要》),赤根菜(《品匯精要》),波斯草(《綱目》),鸚鵡菜...
-
八月札
八月札 (《飲片新參》) 【別名】燕蓄子(孟詵),畜蓄子、拿子(《本草拾遺》),桴?子(《食性本草》),覆子(《日華子本草》...
-
定經草
定經草 (《泉州本草》) 【異名】水辣椒、四方草、蘭花仔(《廣西藥植名錄》),驚風榴、四角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
-
辟汗草
辟汗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野苜蓿、品川茹、菔茹(《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鐵掃把(《四川中藥志》),散血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紅大戟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