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綱目》)
【異名】蘗米(《別錄》),谷蘗(《澹寮方》),稻蘗(《綱目》),稻芽(《中藥材手冊》)。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實,經加工而發芽者。植物形態詳"粳米"條。
【制法】取揀凈的稻谷,用水浸泡1~2天,撈出置容器中,上蓋潮濕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濕潤,至初生根(俗稱芽)長約3~6毫米時,取出曬干。
【藥材】干燥的谷芽,呈長橢圓形而扁,兩端略尖,長7~9毫米,寬3~4毫米,外稃包圍果實,表面黃色,堅硬,具短細毛,有脈5條。基部有白色線形的漿片2枚,長約2毫米,其中由一個漿片的內側伸出1~3條淡黃色彎曲的須根(初生根)。剝去外稃,內含白米1粒,質堅,斷面白色,有粉性。氣無,味微甘。以粒飽滿、均勻、色黃、無雜質者為佳。
全國產稻區均有生產,而以南方早稻谷加工的谷芽為好。
華北地區習慣以禾本科植物粟的穎果,發芽后作谷芽用。參見"粟芽"條。
【化學成分】含淀粉、蛋白質、脂肪、淀粉酶及維生素等。
【炮制】炒谷芽: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涼。焦谷芽:將谷芽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微噴清水,取出風干。
【性味】甘,溫。
①《綱目》:"甘,溫,無毒。"
②《本草經疏》:"味苦,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①《本草匯言》:"通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用主治】健脾開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
①《綱目》:"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②《食物本草會纂》:"除煩消食。"
③《中藥材手冊》:"治脾虛,心胃痛,脹滿,熱毒下痢,煩渴,消瘦。"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選方】①啟脾進食:谷蘗四兩,為末,入姜汁、鹽少許,和作餅,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術(麩炒)各一兩。為末,白湯點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②脾胃虛弱泄瀉:茯苓、芡實、建曲、查肉、扁豆、澤瀉、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瀉湯)
③消食,健脾,開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氣。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國醫學大辭典》谷芽露)
谷芽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谷芽 (《綱目》) 【異名】蘗米(《別錄》),谷蘗(《澹寮方》),稻蘗(《綱目》),稻芽(《中藥材手冊》)。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實,經加工而發芽者。植物形態詳"粳米"條。 【制法...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關白附
關白附 (《中藥志》) 【異名】白附子(《別錄》),竹節白附(《中藥材品種論述》)。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
-
豪豬毛刺
豪豬毛刺 (《陸川本草》) 【來源】為豪豬科動物豪豬的毛刺,動物形態詳"豪豬肉"條。 【功用主治】《陸川本草》:"行氣,...
-
枸橘
枸橘 (《綱目》) 【異名】臭橘(《本草圖經》),枸棘子(《履?巖本草》),野橙子(《綱目》),唐橘(《中國樹木分類學》),枸...
-
衡州烏藥
衡州烏藥 (《本草圖經》) 【異名】矮腳樟(《中國藥植圖鑒》),木防己、十八癥、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樹(《廣西藥植名錄...
-
白馬骨
白馬骨 (《本草拾遺》) 【異名】六月雪、路邊金(《寧鄉縣志》),滿天星((陽春縣志》),路邊雞(《草木便方》),六月冷、曲...
-
甘蔗
甘蔗 (《別錄》) 【異名】薯蔗(《南都賦》),干蔗(《南方草木狀》),接腸草(《重慶堂隨筆》),竿蔗(《隨息居飲食譜》),糖...
-
白花蛇
白花蛇 (《開寶本草》) 【來源】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或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幼蛇等除去內臟的全體。 【動物形態】①五步蛇...
-
金絲藤仲
金絲藤仲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銀絲杜仲(《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嘿當杜(傣名)。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長節...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關白附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