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
(《綱目拾遺》)
【異名】朱薯(《閩書》),山芋、甘薯(《群芳譜》),紅山藥(《農政全書》),香薯蕷、紅薯(《汲縣志》),金薯(《甘薯錄》),番茹、土瓜(《綱目拾遺》),地瓜(《閩雜記》),紅苕(《廣州植物志》),白薯(《嶺南草藥志》)。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塊根。
【植物形態】番薯
多年生蔓狀草質藤本,禿凈或稍被毛,有乳汁。塊根白色、黃色、紅色或有紫斑。葉卵形至矩圓狀卵形,長6~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頭形至心形,邊近全緣,有角或有缺刻,有時指狀深裂。聚傘花序,腋生,花數朵生于一粗壯的花序柄上;萼深裂,淡綠色,長約1厘米,先端鈍,但有小銳尖;花冠漏斗狀,長4~5厘米,5短裂,紫紅色或白色;雄蕊5;子房2室,蒴果通常少見。花期冬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莖葉(番薯藤)、種子(紅苕母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冬季收采,刨出塊根,除去泥土。
【性味】甘,平。
①《綱目拾遺》:"甘,平,無毒。"
②《隨息居飲食譜》:"甘,溫。"
【歸經】《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功用主治】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
①《綱目拾遺》:"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氣生津。煮時加生姜一片,調中與姜棗同功;(同)紅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②《本草求原》:"涼血活血,寬腸胃,通便秘,去宿瘀臟毒,舒筋絡,止血熱渴,產婦最宜。和?魚、鱧魚食,調中補虛。"
③《隨息居飲食譜》:"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論生熟,食少許即安。"
④《嶺南采藥錄》:"醋煮服,治全身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生食或煮食。外用:搗敷。
【宜忌】①《綱目拾遺》:"中滿者不宜多食,能壅氣。"
②《隨息居飲食譜》:"凡時疫瘧痢腫脹等證皆忌之。"
【選方】①治酒濕入脾,因而飧泄者:番薯煨熟食。(《金薯傳習錄》)
②治濕熱黃疸:番薯煮食,其黃自退。(《金薯傳習錄》)
③治乳瘡:白番薯搗爛敷患處,見熱即換,連敷數天。(《嶺南草藥志》)
④治瘡毒發炎:生番薯洗凈磨爛,敷患處,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嶺南草藥志》)
番薯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番薯 (《綱目拾遺》) 【異名】朱薯(《閩書》),山芋、甘薯(《群芳譜》),紅山藥(《農政全書》),香薯蕷、紅薯(《汲縣志》),金薯(《甘薯錄》),番茹、土瓜(《綱目拾遺》),地瓜(《閩雜記》...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番瀉葉
番瀉葉 (《飲片新參》) 【異名】旃那葉、瀉葉(《藥物學大成》),泡竹葉(《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 【來源】為豆科植...
-
梵天花根
梵天花根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植物形態詳"焚天花"條。 【性味】甘苦,溫。 ①《福建民...
-
繁縷
繁縷 (《本草圖經》) 【異名】試(《爾雅》),蘩蔞(《別錄》),滋草(《千金食治》),鵝腸菜、鵝兒腸菜(《綱目》),五爪龍...
-
鵝血
鵝血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鴨科動物鵝的血,動物形態詳"鵝肉"條。 【性味】《綱目》:"咸,平,微毒。" 【功用主...
-
檸檬桉葉
檸檬桉葉 (《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檸檬桉的葉。 【植物形態】檸檬桉,又名:油桉樹、檸檬香桉樹、留香久...
-
白背三七
白背三七 (《云南中草藥》) 【異名】大肥牛(《廣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廣西藥植圖志》),土田七(《廣...
-
瓣蕊唐松草
瓣蕊唐松草 (《河北中藥手冊》) 【異名】花唐松草、馬尾黃連、腎葉唐松草(《河北中藥手冊》)。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瓣...
-
金沸草
金沸草 (《本經》) 【異名】金佛草、白芷胡(《分類草藥性》),旋復梗、黃花草(《蘇州本產藥材》),毛柴胡、黃柴胡(《重慶...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番瀉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