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巷
(《嶺南采藥錄》)
【異名】龍骨風、大貫眾(《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山?巷(廣東)。
【來源】為桫欏科植物桫欏的莖干。
【植物形態】桫欏,又名:樹蕨。
大型蕨類,主干高達2~6米,深褐色或淺黑色,外皮堅硬,有老葉脫落后留下的痕跡。葉叢生于主干頂端;葉柄和葉軸粗壯,深棕色,有密刺;葉片巨大,紙質,長1~3米,3回羽狀分裂,羽片長矩圓形,先端長漸尖,長30~50厘米,中部寬13~20厘米,羽軸下面無毛,但下部有疏刺,上面連同小羽軸疏生棕色卷曲有節的毛,小羽軸和主脈下面有略呈泡狀的鱗片;小羽片羽裂幾達小羽軸,裂片披針形,短尖頭,有疏鋸齒。葉脈分叉。孢子囊群生子小脈分叉點上凸起的囊托,上,囊群蓋近圓球形,腆質,初時向上包被囊群,成熟時裂開。
生長于溪邊、林下或草叢中。分布于貴州、四川、廣西、廣東、臺灣。
【采集】全年可采。削去堅硬的外皮。
【藥材】干燥的主干呈圓柱形,直徑約12厘米,表面棕色,全體有排列較整齊的葉柄痕;每一葉柄痕近圓形,直徑約3~4厘米,下方有凹陷,邊緣有多數排列緊密的葉跡維管束,中間亦有葉跡維管束散在。斷面中空,周圍的維管束排成折疊狀,形成隆起的脊和縱溝。質堅硬。
主產廣東、廣西。
【化學成分】根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性味】苦澀,涼。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苦濕,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肺胃熱,祛風除濕。治流感,肺熱咳喘,吐血,風火牙痛,風濕關節痛,腰痛。
①《嶺南采藥錄》:"治哮喘咳嗽,內傷吐血,骨痛,腹痛,風火牙痛,小腸氣痛。"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驅風濕,強筋骨。治風濕性關節痛,跌打損傷;并可預防流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煎水洗或取鮮汁擦患部。
【選方】①治哮喘咳嗽:飛天?巷、陳皮、豬肉煎湯服。
②治內傷吐血:飛天?巷、豬精肉,煎湯服。
③治骨痛,腹痛,風火牙痛:飛天?巷,水煎沖酒服。
④治小腸氣痛:飛天?巷、豬小肚,煎湯服。(①方以下出《嶺南采藥錄》)
⑤治腎虛腰痛:龍骨風、杜仲藤、續斷、紅牛膝、五指牛奶、淫羊藿、巴戟,煎服及外洗。(《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⑥治癬癥:龍骨風鮮品乳汁,擦患部。(《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飛天?巷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飛天?巷 (《嶺南采藥錄》) 【異名】龍骨風、大貫眾(《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山?巷(廣東)。 【來源】為桫欏科植物桫欏的莖干。 【植物形態】桫欏,又名:樹蕨。 大型蕨類,主干高達2~...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蛾藥
蛾藥 (《云南中草藥》) 【異名】火把花、火草。 【來源】為菊科植物華火絨草的根。 【植物形態】華火絨草,又名:中國火...
-
鶚骨
鶚骨 (《綱目》) 【來源】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 【動物形態】鶚(《綱目》),又名:睢鳩(《詩經》),王睢(《爾雅》),沸波...
-
飛天蜈蚣
飛天蜈蚣 (《陸川本草》) 【異名】蜈蚣草、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落地蜈蚣、百足草(《陸川本草》),鐵斑鳩、巴巖姜(《...
-
二色補血草
二色補血草(《甘肅中草藥手冊》) 【別名】燎眉蒿(《甘肅中草藥手冊》),補血草、掃帚草、匙葉草、血見愁(《北方常用中草...
-
榧子
榧子 (《唐本草》) 【異名】彼子(柀子)(《本經》),榧實(《別錄》),羆子(陶弘景),玉山果(《東坡詩集》),赤果、玉榧(《日...
-
二葉舞鶴草
二葉舞鶴草 (《甘肅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二葉舞鶴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二葉舞鶴草 多年生草本,高10~...
-
地仙桃
地仙桃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 【植物形態】①梓木草,又名:琉璃草、接骨仙桃...
-
豆角柴
豆角柴 (《貴州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的根。 【植物形態】西南杭子梢 灌木,高1~3米。小枝有棱,被貼生...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蛾藥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