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桃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
【植物形態】①梓木草,又名:琉璃草、接骨仙桃草。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莖基部平臥,伸長,被粗毛,新枝自老枝葉腋生出,直立。單葉互生;長橢圓形、狹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6厘米,寬5~20毫米,先端圓鈍,基部窄楔形,無柄或具短柄,表面具粗毛。花單生于上部葉腋,紫藍色,很少白色;萼5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花冠管喉部有5白線射出,5裂,橫徑15~18毫米;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1.小堅果白色,長2.5~3毫米,平滑。花期4~5月。
生于向陽山地或林下。分布陜西、江蘇、福建、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②大紫草,又名:麥家公、田紫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被白色剛毛。莖直立,基部傾斜常有分枝。葉互生,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4厘米,寬1~7毫米,全緣,有短柄或無柄。花白色,單生于莖上部葉腋;萼裂線形,較花冠稍短;花冠漏斗狀,長約6~7毫米,喉部具突起。小堅果灰色、稍有光澤,具輕微的疣狀皺縮及微細的小疣,長2~3毫米。夏季開花,9月果熟。
生于多石質山坡、荒野草地或田間潮濕地帶。分布東北、陜西、河北、江蘇等地區。
【采集】7~9月果熟時采收,曬干。
【藥材】果實呈扁圓三角形,長1.5~3毫米,寬約1.5毫米,一側有棱,先端略尖,基部有疤痕,外表白色,光滑潤澤。堅硬,破碎后可見種子,種皮與果殼愈合,棕黑色,種仁灰白色而略黃。富油脂。
【化學成分】大紫草全草含蕓香甙0.25~0.44%或0.59%,又含卅烷、廿六烷醇、棕櫚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脂肪酸,以及谷甾醇、延胡索酸、咖啡酸、葡萄糖、鼠李糖等。
根中含延胡索酸、葡萄糖等。
【性味】甘辛。溫。
【功用主治】溫中健胃,消腫止痛。治胃脹反酸,胃寒疼痛,吐血,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胃寒反酸:地仙桃三至五分,研粉,生姜煎水沖服。
②治嘔血:地仙桃一錢,芋兒七一錢,共嚼服。
地仙桃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地仙桃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 【植物形態】①梓木草,又名:琉璃草、接骨仙桃草。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莖基部平臥,伸長,被粗毛,新枝...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丁癸草根
丁癸草根 (《生草藥性備要》) 【植物形態】豆科植物丁癸草,詳"丁癸草"條。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癰疽,療瘡,腳...
-
吊竹梅
吊竹梅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水竹草(《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金瓢羹、白帶草(《福建民間草藥》),吊竹菜、紫...
-
丁香
丁香 (《藥性論》) 【別名】丁子香(《齊民要術》),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 【來源】為桃...
-
釣桿柴
釣桿柴 (《貴州草藥》) 【異名】釣魚竿。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中華繡線梅的根。 【植物形態】中華銹線梅 灌木,高達2米...
-
海參腸
海參腸 (旅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來源】為刺參科動物刺參或其他種海參的腸。動物形態詳海參條。 【采集】將...
-
干姜
干姜 (《本經》) 【別名】白姜、均姜、干生姜(《綱目》)。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植物形態詳生姜條。 【采集...
-
鬼點燈
鬼點燈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小馬耳朵(《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柔弱斑種草的全草。 【...
-
地?根
地?根 (《嶺南采藥錄》) 【異名】地茄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丁癸草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