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參
(《峨嵋藥植》)
【異名】田七(《四川中藥志》),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峨參的根。
【植物形態】峨參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直根粗大。莖圓柱形,中空。葉互生,長10~30厘米,2回3出式羽狀分裂或2回羽狀分裂;裂片披針狀卵形,長1.5~3.5厘米,寬5~15毫米,邊緣羽狀缺裂或齒裂,下面疏生柔毛;葉柄長5~20厘米。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無總苞,小總苞片5~8,卵形或披針形,全緣,有毛;花雜性,雄花較多;萼齒不顯;花瓣5,白色,先端鈍或突尖。雙懸果條狀管形,先端漸狹,在中縫處收縮,內側有顯著的槽,頂端有2個宿存柱頭。花期4~5月。
生于中山區的陰處或半陰處。分布江蘇、浙江、四川等地。
【采集】3~4月或9~10月采挖。截去莖桿,洗凈,刮去粗皮及尾須,用沸水略燙后,曬干或微火烘干。
【藥材】干燥根呈條形或圓錐形,長3~7厘米,中部粗1~2厘米。頂端有莖痕,側面偶有錐形小突起:尾端漸細小。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明顯的粗環紋
質堅實沉重,斷面黃色或黃棕色,肉質細致。氣微,味微辛辣帶甘。以質堅實、色白黃、根條粗及環紋細致者為佳。
【化學成分】根含峨參內酯即去氧鬼臼毒素、異峨參內酯以及還原糖、蔗糖,淀粉等。花含黃酮甙,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
【炮制】以水浸濕,悶潤4小時,切碎曬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甘辛,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脾、胃、肺三經。"
【功用主治】①四川中藥志):"補中益氣。治脾虛食脹,四肢乏力,肺虛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腫。"
②《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胃病,通氣。"
③治跌打傷吐血。(四川)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宜忌】《四川中藥志》:"凡邪實而正氣未虛者忌用。"
峨參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峨參 (《峨嵋藥植》) 【異名】田七(《四川中藥志》),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峨參的根。 【植物形態】峨參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直根粗大。莖圓柱形...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鵝肉
鵝肉 (《別錄》) 【來源】為鴨科動物鵝的肉。 【動物形態】鵝(《爾雅》),又名:舒雁(《爾雅》),家雁(《綱目》)。 體長約...
-
峨眉半邊蓮
峨眉半邊蓮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蓮座蕨科植物峨眉蓮座蕨的根莖。 【植物形態】峨眉蓮座蕨 多年生草本,高...
-
多莖野豌豆
多莖野豌豆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多莖野豌豆的全草。 【植物形態】多莖野豌豆 多年生草本,高...
-
峨三七
峨三七 (《四川中藥志》) 【異名】芋兒七(《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大葉三七的肉質直根。植物形態詳...
-
地皮消
地皮消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地皮膠、刀口藥、蛆藥(《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喜櫟小苞爵床的全草...
-
草果藥
草果藥 (《滇南本草》) 【異名】野姜、獨葉臺、四合紅、草果(《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姜科植物草果藥的果實。 【植...
-
白魚
白魚 (孟詵) 【異名】蹺魚(《滇南本草》),饕魚(《綱目》),白扁魚(《本草求原》)。 【來源】為鯉科動物翹嘴紅蹺的肉。...
-
倒吊蠟燭
倒吊蠟燭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神仙蠟燭(《廣州植物志》),墨柱根、章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鵝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