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
(侯寧極《藥譜》)
【異名】檳榔皮(孫思邈),大腹毛(《醫林纂要》),茯毛(《會約醫鏡》),檳榔衣(《藥材資料匯編》),大腹絨(《藥材學》)。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植物形態詳"檳榔"條。
【采集】冬、春二季采收成熱果實,剝下果皮,打松,置水中浸泡,曬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
【藥材】干燥果皮,通常縱剖為二。未打松者呈橢圓形瓢狀。長6~7厘米,寬約3厘米,厚約1厘米;外果皮灰棕黃色,有褐色斑點及縱裂紋。已打松者,外果皮脫落,中果皮為黃白色至灰黃色的纖維,纖維縱向排列,外層松散成縷,內層纖維較粗,現棕毛狀。內壁凹陷,褐色或深棕色。表面光滑呈硬殼狀。體輕松,質柔韌,易縱向撕裂。無臭,味淡。以色黃白、質柔韌、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廣東海南島、云南、臺灣;廣西、福建亦產。
【炮制】揀凈雜質,碾軋使軟,敲打,篩去泥屑。
【性味】辛,微溫。
①《開寶本草》:"微溫,無毒。"
②《綱目》:"辛,微溫,無毒。"
【歸經】入脾、胃、大小腸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二經。"
②《藥品化義》:"入脾、肺、胃、大小腸五經。"
【功用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治脘腹痞脹,腳氣,水腫。
①《日華子本草》:"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中。"
②《開寶本草》:"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良。"
③《綱目》:"降逆氣,消肌膚中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瘴瘧痞滿,胎氣惡阻脹悶。"
④《本草再新》:"瀉肺,和胃氣,利濕追風,寬腸消腫,理腰腳氣,治瘧疾瀉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氣虛體弱者慎服。
【選方】①治腳氣,腫滿腹脹,大小便秘澀:大腹皮一兩(銼),檳榔一兩,木香半兩,木通二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二兩(銼),牽牛子二兩(微炒)。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蔥白二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圣惠方》)
②治男子婦人脾氣停滯,風濕客搏,脾經受濕,氣不流行,致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喘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疰,來去不定,舉動喘乏:五茄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為粗末。每眼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③治漏瘡惡穢:大腹皮煎湯洗之。(《仁齋直指方》)
大腹皮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大腹皮 (侯寧極《藥譜》) 【異名】檳榔皮(孫思邈),大腹毛(《醫林纂要》),茯毛(《會約醫鏡》),檳榔衣(《藥材資料匯編》),大腹絨(《藥材學》)。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植物...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大劍葉木
大劍葉木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竹節蘭,占點領(傣名)。 【來源】為龍舌蘭科植物三花劍葉木的根。 【植物形態...
-
翠羽草
翠羽草 (《綱目拾遺》) 【異名】金雞獨立草(《王安卿采藥志》),翠翎草、矮腳鳳毛(《汪連仕采藥書》),孔雀花(《粵志》...
-
大巢菜
大巢菜 (《綱目》) 【異名】薇(《詩經》),垂水(《爾雅》),薇萊、巢菜、野豌豆(《品匯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
-
大刺兒菜
大刺兒菜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大薊,絳策爾那布(藏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大刺兒萊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
-
白鷴
白鷴 (《本草圖經》) 【異名】鵯雉(《爾雅》),白鵯、白雉(《爾雅》郭璞注),越禽(《動物學大辭典》),銀雞(《脊椎動物分...
-
冰片
冰片 (《綱目》) 【來源】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樹脂的加工品,或為樟腦、松節油等用化學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 【植物...
-
百合─卷丹
百合─卷丹 BulbusLiliiLancifolii (英) LanceleafLilyBulb 【來源】 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lancifoliumThunb.的肉質鱗片。 【植物形態】 多...
-
蠶豆莖
蠶豆莖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蠶豆梗(《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蠶豆的莖,植物形態詳"蠶豆...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大劍葉木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