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水竹草(《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金瓢羹、白帶草(《福建民間草藥》),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見愁(《南寧市植物志》),雞舌黃、紅舌草、紅竹仔草(《泉州本草》),花葉竹夾菜(《廣西民間常用草藥》),二打不死、百毒散(《廣西中草藥》),鴨舌紅、紅鴨跖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吊竹梅
多年生草本。莖稍柔弱,半肉質(zhì),分枝,披散或懸垂,長約1米,禿凈或被疏毛。葉無柄;橢圓狀卵形至矩圓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短尖,上面紫綠色而雜以銀白色,中部邊緣有紫色條紋,下面紫紅色,鞘的頂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長毛。花團聚于一大一小的頂生的苞片狀的葉內(nèi);萼片3,合生成一圓柱狀的管,長約6毫米;花冠管白色,纖弱,長約1厘米,裂片3,玫瑰色,長約3毫米;雄蕊6;子房3室。果為蒴果。花期不定。
常栽培園地或盆內(nèi);野生于山邊、村邊和溝邊較由濕的草地上。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分】莖和葉含草酸鈣及樹膠。
【藥理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對離體豚鼠回腸有興奮作用,對離體大鼠子宮、離體兔心和十二指腸均無明顯作用,麻醉狗靜脈注射0.1克(生藥)/公斤也不影響血壓。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試驗中有舒張血管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煎劑1克(生藥)/只,24小時內(nèi)2只全部死亡,水提取物則無明顯毒性。
【性味】《福建民間草藥》:"甘,寒,有毒。"
【功用主治】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帶,痢疾,癰毒。
①《福建民間草藥》:"解熱,益陰,止血,療帶。"
②《南寧市藥物志》:"外敷消毒癰。"
③《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咳血,白帶,慢性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咳血:鮮吊竹梅二至三兩,豬肺四兩。酌加水煎成一碗,飯后服,日兩次。
②治淋病:鮮吊竹梅二至四兩。酌加水煎成一碗,飯前服,日兩次。
③治白帶:鮮吊竹梅二至四兩,冰糖一兩,淡菜一兩。酌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兩次。(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慢性痢疾:花葉竹夾菜五兩,白米一兩。同炒至半成炭為度,水煎,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⑤治急性結(jié)膜炎:花葉竹夾菜二兩,野芥蘭一兩。共搗爛,外敷患眼。(《廣西中草藥》)
吊竹梅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吊竹梅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水竹草(《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金瓢羹、白帶草(《福建民間草藥》),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見愁(《南寧市植物志》),雞舌黃、紅舌草、紅竹仔草...
文章標簽:
相關(guān)推薦
-
丁香
丁香 (《藥性論》) 【別名】丁子香(《齊民要術(shù)》),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 【來源】為桃...
-
釣桿柴
釣桿柴 (《貴州草藥》) 【異名】釣魚竿。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中華繡線梅的根。 【植物形態(tài)】中華銹線梅 灌木,高達2米...
-
丁香枝
丁香枝 (《綱目》) 【植物形態(tài)】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詳"丁香"條。 【功用主治】《綱目》:"治一切冷氣,心腹脹滿,惡心,...
-
丁香露
丁香露 (《綱目拾遺》)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的蒸餾液。植物形態(tài)參見"丁香"條。 【性味】氣烈,味微辛。...
-
敗醬
敗醬 (《本經(jīng)》) 【異名】鹿腸(《本經(jīng)》),鹿首、馬草、澤敗(《別錄》),鹿醬(《藥性論》),酸益(《日華子本草》),苦菜、...
-
冠果草
冠果草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土紫菀、假菱角。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冠果草 一年生...
-
海螺殼
海螺殼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骨螺科動物紅螺的殼。動物形態(tài)詳海螺條。 【炮制】采得后除去殘肉和泥土,...
-
龜版
龜版 (《日華子本草》) 【異名】龜甲、神屋(《本經(jīng)》),龜殼(《淮南子》),敗龜甲(《小品方》),敗將、敗龜版(《日華子本...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丁香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