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
(《綱目》)
【異名】茨菇(《藥性論》),白地栗(《本草圖經》),慈菇(《滇南本草》)。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
【植物形態】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別錄》),槎牙(《唐本草》),燕尾草(《日華子本草》),河鳧茨,剪刀草(《本草圖經》),水慈菰、剪搭草(《救荒本草》)。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纖匐枝,枝端膨大而成球莖,翌春即由此而生新植株。葉變化極大,沉水的狹帶形,浮水的常為卵形或近戟形,突出水面的戟形,長5~20厘米,闊或狹,先端鈍或短尖,基部裂片多少向兩側開展;葉柄長20~40厘米,三棱形。花莖長15~45厘米,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有花3~5輪,每輪有花3~5朵,下輪的為雌花,上輪的為雄花而有較細長的柄;苞片短,短尖或鈍;花徑約1.8厘米;萼片3,卵形,鈍;花瓣3,白色,基部常紫色,近圓形;雄蕊多數;心皮多數,聚集于花托上。瘦果斜倒卵形,先端短銳尖。花期夏、秋。
生沼澤中。各地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花(慈姑花)、葉(慈姑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含維生素B、胰蛋白酶抑制物。
【性味】《綱目》:"苦甘,微寒,無毒。"
【歸經】①《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行血通淋。治產后血悶,胎衣不下,淋病,咳嗽痰血。
①《千金方》:"下石淋。"
②《唐本草》:"主百毒,產后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
③《滇南本草》:"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
④《嶺南采藥錄》:"以鹽漬之,治癲犬咬傷,并治牛程(即石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煮食或搗汁。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淋濁:慈姑根塊六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肺虛咳血:生慈姑數枚。去皮搗爛,蜂蜜米泔同拌勻,飯上蒸熟,熱服效。(《滇南本草》)
慈姑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慈姑 (《綱目》) 【異名】茨菇(《藥性論》),白地栗(《本草圖經》),慈菇(《滇南本草》)。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 【植物形態】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別錄》),槎牙(《唐...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雌黃
雌黃 (《本經》) 【異名】黃安(《石藥爾雅》)。 【來源】為硫化物類礦物雌黃的礦石。 【礦物形態】雌黃 單斜晶系。晶體常...
-
茨黃連
茨黃連 (《分類草藥性》) 【異名】十大功勞根(《植物名實圖考》),土黃連(《貴州民間方藥集》),土黃柏(《福建民間草藥》...
-
慈烏
慈烏 (《綱目》) 【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 【動物形態】寒鴉(《嘉祐本草》),又名:烏、?(《詩經》),鵯?(《爾雅》...
-
慈竹根
慈竹根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植物形態詳"慈竹葉"條。 【功用主治】下乳。 【用法與...
-
假鵲腎樹
假鵲腎樹 (《云南中草藥》) 【異名】止血樹皮、清水跌打、滑葉跌打(《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假鵲腎樹的樹...
-
芡實
【中文名】芡實(《綱目》) 【類別】種子類 【異名】卵菱(《管子》),雞癱(《莊子》),雞頭實、雁喙實(《本經》),雞頭、...
-
慈竹葉
慈竹葉 (《草木便方》)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葉或卷而未放的嫩葉(慈竹葉)。 【植物形態】慈竹(《竹譜詳錄》),又名...
-
管仲
管仲 (《滇南本草》) 【異名】番白葉(《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檳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頭翁、澀疙瘩...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雌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