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浮萍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大碎(《綱目》),豬姆蓮(《嶺南采藥錄》),水浮萍(《南寧市藥物志》),大浦藻(《嶺南草藥志》),浮萍(《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水浮蓮的全草。
【植物形態】水浮蓮
浮水無莖草本,有長而懸垂成束的根。葉簇生,倒卵狀楔形,長2.5~10厘米,先端截頭狀渾圓,基部厚,無葉柄與葉片之分,兩面均被毛,葉脈下面凸起,扇狀。佛焰苞白色,下部管狀,上部開張,長1.2厘米,具短柄,有柔毛,生于葉簇的中央;花單性,同株;肉穗花序與佛焰苞管的背部合生,上部分離;雄花序生于花序軸的頂部,由數枚無柄、合生的雄蕊組成;雌花序生于下部,為一單生、圓錐狀卵形、1室的子房,有胚珠多數。漿果。花期6~7月。
生淡水中。分布華南、華東一帶。
【采集】夏季采收,除去須根,曬干。
【藥材】干燥全草,葉簇生,多皺縮,全體呈團狀,葉片直徑3~4厘米,淡黃色至淡綠色,基部被有長而密的毛茸,或有須根殘存。質松軟,易碎。氣微,味咸。以干燥、無須根者為好。
產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本品在廣東、廣西以及福建地區作浮萍使用。
【性味】辛,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②《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
③《南寧市藥物志》:"辛,寒,有毒。"
【功用主治】涼血,活血,利尿除濕。治蕁麻疹,丹毒,水臌,濕瘡,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灑風腳痛,煲食。亦擦汗斑,能散皮膚血熱。"
②《嶺南采藥錄》:"煎服能通經,煎水洗血熱作癢,消跌打腫痛。"
③《福建民間草藥》:"活血消腫,除濕止癢。"
④《南寧市藥物志》:"發汗解熱,利尿消腫。治痘疹,丹毒,梅毒,打撲跌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①《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及非實熱實邪者禁用。"
②蘇醫《中草藥手冊》:"根有微毒,內服應去根。"
【選方】①治血熱身癢:大浮萍半斤,銀花藤半斤,地稔四兩,過塘蛇半斤,土荊芥四兩,樟木葉三兩(均鮮用)。煎水洗。(《陸川本草》)
②治跌打傷腫:鮮大浮萍,酌加冰糖搗爛,加熱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蕁麻疹:大碎、胡麻、皂刺、白蒺藜、海桐皮各三至五錢。水煎服。
④治濕瘡:大藻三兩。焙干為末,煉蜜為丸服。
⑤治水臌:大碎、糖各四兩,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服后大量排尿,腫脹便消,忌食鹽。(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大浮萍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大浮萍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大碎(《綱目》),豬姆蓮(《嶺南采藥錄》),水浮萍(《南寧市藥物志》),大浦藻(《嶺南草藥志》),浮萍(《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水...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大肺筋草
大肺筋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肺經草、半邊錢(《天寶本草》),臍風草(《修訂增補天寶本草》),反背紅、血經草(《民...
-
打米花
打米花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馬郎花、白花藤(《貴州民間藥物》),小元寶(《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旋花科植...
-
醋糟
醋糟 (《食療本草》) 【來源】為米、麥、高梁等釀醋后所余的殘渣。 【性味】《綱目》:"大麥醋糟,酸,微寒,無毒。" 【...
-
大白藥
大白藥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小白藥、蛆藤、大對節生、大掰角牛。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大白藥的全株。 【植物形...
-
土阿魏
土阿魏 (汪連仕《采藥書》)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根皮搗取的液汁凝結而成。植物形態詳臭梧桐條。 【功用主治】...
-
荊三棱
荊三棱 【釋名】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癥瘕鼓脹,用三棱...
-
白刺花葉
白刺花葉 (《貴州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白刺花條。 【化學成分】葉含香葉木甙。 【性味】...
-
刺楸樹皮
刺楸樹皮 (《四川中藥志》) 【異名】丁桐皮、釘皮(《四川中藥志》),刺楸皮(《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刺楸...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大肺筋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