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
(《本經(jīng)》)
【異名】服翼(《爾雅》),天鼠、伏翼(《本經(jīng)》),飛鼠、老鼠、箱線(《方言》),仙鼠(《爾雅》郭璞注),夜燕(《綱目》)。
【來源】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的全體。
【動物形態(tài)】蝙蝠
前臂長46~54毫米,顱基長約18毫米。體形較小。耳短而寬,耳屏亦短,其尖端較圓鈍。眼極細小。鼻正常。無鼻葉或其他衍生物。前肢特化,指骨延長。由指骨末端向上至膊骨,向后至軀體兩側(cè)后肢及尾間,生有一層薄的翼膜;膜上無毛,可見血管分布。胸骨具龍骨突。尾發(fā)達,向后延伸至股間膜的后緣。軀體背部毛色呈灰棕色,具有花白細點;腹面淺棕色。雌獸腹部有乳頭一對。
棲于建筑物的隙縫或樹洞中。白晝將身體掛起或伏著停息,晨昏或夜間活動。冬眠。以昆蟲(主要是雙翅目)為食。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甘肅、山西、四川、福建、湖南、湖北等地。
蝙蝠種類很多,除上述外,常見的尚有家蝙蝠;大耳蝠;大菊頭蝠等亦同等供藥用。
【采集】捕得后,去凈毛、爪、內(nèi)臟,風干或曬干。
【炮制】①《雷公炮炙論》:"凡使(蝙蝠)要重一斤者方采之,每修事,先拭去肉上毛,去爪腸,即留翅并肉腳及嘴,然后用酒浸一宿,漉出,取黃精自然汁涂之,炙令干,方用。每修事重一斤一個,用黃精自然汁五兩為度。"
②《綱目》:"近世用者,多煅存性耳。"
【性味】咸,平。
①《本經(jīng)》:"味咸,平。"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微熱,有毒。"
【歸經(jīng)】《綱目》:"肝經(jīng)血分。"
【功用主治】治久咳,瘧疾,淋病,驚風,目翳,瘰疬,金瘡。
①《本經(jīng)》:"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睛光。"
②李當之《藥錄》:"主女子生子余疾,帶下病,無子。"
③《別錄》:"(目)癢痛,療淋,利水道。"
④《綱目》:"治久咳上氣,久瘧,瘰疬,金瘡內(nèi)漏,小兒纛病,驚風。"
⑤《本草新編》:"撥翳膜。"
⑥《本草求原》:"治病,干血氣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外用:礬末摻或調(diào)敷。
【宜忌】《本草經(jīng)集注》:"莧實、云實為之使。"
【選方】①治久咳嗽上氣,十年、二十年:蝙蝠除翅、足,燒令?,末,飲服之。(《肘后方》)
②治久瘧不止:蝙蝠七個,去頭、翅、足,搗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清湯下,雞鳴時一丸,禺中(日近午)一丸。(《范汪方》)
③治小兒驚癇:入蟄蝙蝠一個,入成塊朱砂三錢在腹內(nèi),以新瓦合煅存性,候冷為末,空心分四服,兒小分五服,白湯下。(《醫(yī)學集成》)
④治小兒慢驚風及天?夜啼:蝙蝠一枚(去翼、脂、肚,炙令焦黃),人中白一分(細研),干蝎一分(微炒),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犬,每服以乳汁研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方》返魂丹)
⑤治瘰疬多年不瘥:蝙蝠一個,貓頭一個。上同燒作灰:撒上黑豆,煅其灰骨化,碎為細末,濕即干摻,干則油調(diào)敷。(《奇效良方》蝙蝠散)
⑥治金瘡(出)血肉瘺(肉瘺,《綱目》引作"內(nèi)漏"):蝙蝠三枚,燒令煙盡沫下,絹篩之。上以水服方寸匕,一日服令盡,當下如水,血消化也。(《劉涓子鬼遺方》蝙蝠消血散)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復方蝙蝠丸觀察222例,有效率為89.6%,顯效率達36.9%。單純型與喘息型療效無明顯差異。大多數(shù)病例在服藥1~4天內(nèi)出現(xiàn)療效。少數(shù)病例服藥后出現(xiàn)頭暈、惡心、口子、上腹不適等副作用??勺孕邢?。制劑及用法:取新鮮蝙蝠剝皮、去胃腸,置瓦上焙干(勿焦)研粉;另用一點紅5錢,鼠曲草1兩(均為干品),水煎兩次,濾液合并濃縮成1:1濃度,然后加入蝙蝠粉6錢,以煉蜜拌勻,調(diào)制成丸。為1日量,早晚分服,10天為一療程。亦有用活蝙蝠1只,和適量食糖,置鍋內(nèi)隔水蒸取藥液,每日2次分服;或用死蝙蝠置瓦上焙焦研末,再加等量葡萄糖粉拌勻壓片,每片0.5克,每日12片(相當于1只蝙蝠),2次分服。共治15例,服藥7天后明顯好轉(zhuǎn)4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7例。
蝙蝠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蝙蝠 (《本經(jīng)》) 【異名】服翼(《爾雅》),天鼠、伏翼(《本經(jīng)》),飛鼠、老鼠、箱線(《方言》),仙鼠(《爾雅》郭璞注),夜燕(《綱目》)。 【來源】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的全體。 【動物形態(tài)】...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雉
?雉 (《本草拾遺》) 【異名】赤?(《山海經(jīng)》),??(《漢書》),采雞(《逸周書》),錦雞(《禽經(jīng)》),金雞(《綱目》)。 【來源...
-
蝙蝠葛根
蝙蝠葛根 (《中國藥植志》) 【異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藥手冊》),山花子根、光光葉根(《山東中藥》)。 【來源...
-
銳蓄
銳蓄 (《本經(jīng)》) 【異名】竹(《詩經(jīng)》),銳竹(《本經(jīng)》),銳橇(《說文》),畜辯、銳蔓(《吳普本草》),扁蓄(《局方》),地...
-
扁豆根
扁豆根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扁豆"條。 【化學成分】根含天門冬素酶。根瘤中含...
-
金沸草
金沸草 (《本經(jīng)》) 【異名】金佛草、白芷胡(《分類草藥性》),旋復梗、黃花草(《蘇州本產(chǎn)藥材》),毛柴胡、黃柴胡(《重慶...
-
五味子
五味子(《本經(jīng)》) 【異名】菋、荎蕏(《爾雄》),玄及(《吳普本草》),會及(《別錄》),五梅子(《遼寧主要藥材》)。 【來源...
-
雞掛骨草
雞掛骨草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刺蕊草 直立草本,基部木質(zhì)化。莖方...
-
白花蛇
白花蛇 (《開寶本草》) 【來源】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或眼鏡蛇科動物銀環(huán)蛇幼蛇等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 【動物形態(tài)】①五步蛇...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