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楓荷根
(《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
【植物形態】翻白葉樹,又名:異葉翼子木、半邊楓荷、陰陽葉、鐵巴掌。
喬木,高可達20米。小枝被紅色或黃色茸毛。葉異型,革質;幼樹或萌發枝上的葉盾形,長約20厘米,掌狀3~5深裂;成長樹上的葉長圓形或卵狀長闕形,長7~15厘米,寬3.5~8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鈍形、截形或斜心形,上面無毛,下面密被黃褐色茸毛;葉柄長1~2厘米;托葉線狀長圓形。花膿生、單生成2~4朵聚生;小苞片2~4,全緣;萼片5,狹披針形,長2~2.5厘米,寬2~3毫米;花瓣5,白色;雄蕊15,每3個合成1束,與5個退化雄蕊互生;子房5室,被毛。蒴果木質,狹卵形,長4~5厘米,密被銹色星狀柔毛。花期8月。
生于砂質土山坡、平原、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
本植物的葉(半楓荷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根常切為厚約3毫米的飲片,栓皮淺棕色,木心淺紅棕色。質略松,易碎。
產廣東、廣西。
半楓荷品種很多,尚有金縷梅科的金縷半楓荷,五加科的變葉樹參(白半楓荷),樟科的檫木(楓荷桂),桑科的白桂木(紅半楓荷),功效基本相同。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微溫。"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消腫。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手足酸麻無力,跌打損傷。
①《嶺南采藥錄》:"善祛風濕,凡腳氣、腳弱、痹痛,以之浸酒服。"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瘀積,產后風癱。"
③《廣西藥植名錄》:"治氣管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半楓荷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半楓荷根 (《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 【植物形態】翻白葉樹,又名:異葉翼子木、半邊楓荷、陰陽葉、鐵巴掌。 喬木,高可達20米。小枝被紅色或黃色茸毛。葉異...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半楓荷葉
半楓荷葉 (《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植物形態詳"半楓荷根"條。 【功用主治】治外傷出血:半...
-
半夏
半夏 (《本經》) 【異名】地文、水玉(《本經》),守田、示姑(《別錄》),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綱目》),蝎子草...
-
伴蛇蓮
伴蛇蓮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拳參、雞爪大王、馬蜂七(《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蓼科植物革葉蓼的根莖。 【...
-
柏
柏 【釋名】 側柏。 【氣味】 柏實:甘、平、無毒。 柏葉:苦、微溫、無毒。 【主治】 柏實: 1、平肝潤腎。延年壯神。用...
-
海參
海參 (《本草從新》) 【來源】為刺參科動物刺參或其他種海參的全體。 【動物形態】刺參(《本草從新》),又名:沙噀、海...
-
假耬斗菜
假耬斗菜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小葉假耬斗菜(《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葉矛對鉤(藏名)。 【來源】為毛茛種植物假...
-
蝮蛇脂
蝮蛇脂 (《本草拾遺》) 【來源】為蝮蛇科動物蝮蛇的脂肪。動物形態詳蝮蛇條。 【功用主治】《綱目》:綿裹塞耳聾,亦敷...
-
金雞尾巴草根
金雞尾巴草根 (《浙江天舢藥植志》) 【來源】為金星蕨科植物針毛蕨或延羽卵果蕨的根莖。 【植物形態】①針毛蕨又名:金...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半楓荷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