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關節液和痛風石中可找到有雙折光性的單水尿酸鈉結晶為其特點。其臨床特征為:高尿酸血癥及尿酸鹽結晶、沉積所致的特征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間質性腎炎,嚴重者見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常伴尿酸性尿路結石。多見于體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期后婦女。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改變,其患病率逐漸上升。痛風之名見《格致余論》。
痛風主要分為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
原發性痛風的診斷標準:
1. 反復發作的關節紅、腫、熱、痛,典型部位為足跖趾關節,其它包括踝、膝、腕、肘、掌指關節等。病程長者可有關節畸形、關節腔積液、關節周圍或耳廓部痛風石形成,結石破潰后可溢出白色尿酸鹽結晶,關節積液中亦可檢出尿酸鹽結晶。發作時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周身不適等全身癥狀。
2.多見于中、老年男性,超重或肥胖者居多。
3.血尿酸一般大于380μmol/L(6.4mg/dl)。
4.尿中尿酸排量增加,易形成尿酸結石及痛風性腎病,病程久者導致腎功能減退。
5.病變關節X線攝片可見關節面呈圓形或不規則之穿鑿樣缺損區,局部骨質可有骨質疏松改變。腎盂造影或B型超聲波檢查提示腎結石存在。
6.排除其他原因的關節炎及繼發性痛風。
繼發性痛風:
1.急性關節炎發作次一次以上,并在一天內達到高潮; 2.急性關節炎局限于個別關節; 3.整個關節呈暗紅色; 4.第1跖趾或及姆趾關節腫痛; 5.單側跗關節急性發炎; 6.有可疑或證實的痛風結節; 7.高尿酸血癥; 8.非對稱性關節腫脹; 9.發作可自行終止。 具備三條以上并除外繼發性痛風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