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風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吊鐘黃(《廣州植物志》),水馬胎、趕風茜(《廣西民間常用草藥》),牛耳三稔、飛山虎、羊耳三稔(《廣東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六耳鈴的全草或葉。
【植物形態】六耳鈴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高0.8~1.5米,被柔毛。單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8~14厘米,有時琴狀羽裂,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長柄,邊緣有粗齒,兩面均被短柔毛。頭狀花序多數,卵狀,長6~7毫米,寬5~12毫米,點垂,松散的簇生而為總狀花序式排列于分枝上,形成一廣尖塔形的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總苞片綠色而染紫,被柔毛;花托被短毛;花黃色,全部為管狀花,外圍為雌花,中間為兩性花。瘦果小,圓柱狀,稍被短毛,具10棱,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花期春末至秋。
生長于園林陰濕處,或空曠草地上。分布我國西南部及廣東、廣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①《廣西民間常用草藥》:"辛,平,氣香,無毒。"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味苦微辛,性溫。"
【功用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治婦女頭風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廣西藥植名錄》:"治外傷腫痛。"
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婦女產后骨痛,頭痛,風濕骨痛,跌打腫痛。"
③《廣西中草藥》:"驅風除濕,通經活絡。"
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通經活絡,解表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扭傷,毒蛇咬傷,濕疹,皮炎,癰瘡,癤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選方】①治婦女頭風痛:走馬風二兩,同雞蛋煲,沖酒服。
②治產后關節痛:鮮走馬風、鮮大風艾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后,敷患處;或用水煲,洗患處。
③治跌打腫痛:走馬風、澤蘭、土加皮、鷹不撲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后,敷患處。(①方以下出《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風濕骨痛:走馬風、大風艾、大力王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或用水煎,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走馬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走馬風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吊鐘黃(《廣州植物志》),水馬胎、趕風茜(《廣西民間常用草藥》),牛耳三稔、飛山虎、羊耳三稔(《廣東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六耳鈴的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走馬胎葉
走馬胎葉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走馬胎的葉片,植物形態詳"走馬胎"條。 【性味】《陸川...
-
醉魚草
醉魚草 (《綱目》) 【異名】魚尾草、醉魚兒草(《履?巖本草》),槐木(《普濟方》),鬧魚花(《綱目》),癢見消(《植物名實圖...
-
祖司麻
【中文名】:祖司麻 【類別】:皮類 【英文名】:CiraldDaphneBark 【別名】:祖師麻、大救駕、金腰帶。 【來源】:瑞香科植...
-
醉魚草花
醉魚草花 (《綱目》)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醉魚草的花,植物形態詳"醉魚草"條。 【采集】4~7月采收,曬干。 【性味】《...
-
金剛口擺
金剛口擺 (《貴州草藥》) 【異名】黃梔子。 【來源】為海桐科植物狹葉海桐的果實或全草。 【植物形態】狹葉海桐 常綠灌...
-
菱莖
菱莖 (《本草推陳》) 【來源】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屬植物的莖。植物形態詳"菱"條。 【采集】夏季開花時采收。 【性味】甘...
-
吊燈籠
吊燈籠 (《廣西中藥志》) 【異名】白背風。 【來源】為海桐科植物兩廣海桐的枝葉。 【植物形態】兩廣海桐 常綠灌木,高...
-
水芹
水芹 (《千金翼本草》) 【異名】楚葵(《爾雅》),水?、水英(《本經》),芹菜(《爾雅》郭璞注),水芹菜(《滇南本草》),野...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走馬胎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