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
(《本草經集注》)
【異名】紫真檀(《別錄》),赤檀、勝沉香(《綱目》),紫檀香(《本草備要》)。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
【植物形態】紫檀,又名:櫚木、花櫚木、薔薇木、羽葉檀、青龍木、黃柏木。
喬木,高15~25米,直徑達40厘米。單數羽狀復葉;小葉7~9,矩圓形,長6.5~11厘米,寬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無毛;托葉早落。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梗及序軸有黃色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鐘狀,微彎,萼齒5,寬三角形,有黃色疏柔毛;花冠黃色,花瓣邊緣皺折,具長爪;雄蕊單體;子房具短柄,密生黃色柔毛。莢果圓形,偏斜,扁平,具寬翅,翅寬可達2厘米。種子1~2。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廣東、云南等地。
【采集】夏、秋季采。
【藥材】通常為長條狀的塊片,長約1米,寬約7~15厘米,樹皮及邊材已剝除,內外均呈鮮赤色,久與空氣接觸,則呈暗色以至帶綠色的光澤。導管大形,橫切面成孔點,縱切面呈線條;有紅色的樹脂樣物質,呈油滴狀,散布于木纖維、柔細胞及導管中,易溶于醇。質致密而重。以水煮之,無赤色溶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紫檀含紫檀素、高紫檀素、安哥拉紫檀素。同屬植物PterocarpussantalinusL.f.心材含紫檀紅、去氧紫檀紅、山托耳、紫檀芪、紫檀素、高紫檀素、紫檀醇。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PterocarpussantalinusL.f.的水提取液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可使腹水生成減少,生存時間延長,死亡率有所降低。
【性味】咸,平。
①《別錄》:"味咸,微漢。"
②《日華子本草》:"無毒。"
③《本草逢原》:"咸,平,無毒。"
【歸經】《本草經疏》:"入足厥陰經。"
【功用主治】消腫,止血,定痛。治腫毒,金瘡出血。
①《別錄》:"主惡毒,風毒。"
②陶弘景:"摩以涂風毒諸腫;又主金創止血;亦療淋。"
③《日華子本草》:"醋摩敷一切卒腫。"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內服:煎湯。
【宜忌】《本草從新》:"癰腫潰后,諸瘡膿多及陰虛火盛,俱不宜用。"
【選方】①治金瘡,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后方》)
②治卒毒腫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后方》)
【名家論述】①《綱目》:"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藥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
②《本草經疏》:"紫真檀,主惡毒風毒。凡毒必因熱而發,熱甚則生風,而營血受傷,毒乃生焉。此藥咸能入血,寒能除熱,則毒自消矣。弘景以之敷金瘡、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與番降真香同為極細末,敷金瘡良。"
紫檀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紫檀 (《本草經集注》) 【異名】紫真檀(《別錄》),赤檀、勝沉香(《綱目》),紫檀香(《本草備要》)。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 【植物形態】紫檀,又名:櫚木、花櫚木、薔薇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紫青藤根
紫青藤根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青藤、畫眉杠、鐵骨散、常青藤、山黃芪、小葉青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
-
紫藤
紫藤 (《本草拾遺》) 【異名】招豆藤(《本草拾遺》),朱藤(《夢溪筆談》),藤花菜(《救荒本草》),小黃藤(《植物名實圖考...
-
紫杉
紫杉 (《東北藥植志》) 【異名】赤柏松(《盛京通志》),紫柏松(《蒙文匯書》)。 【來源】為紅豆杉科植物東北紅豆杉的枝和...
-
紫筒草根
紫筒草根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根,植物形態詳"白毛草"條。 【性味】甘微苦,涼。 【功用主...
-
荷葉
荷葉 (《食療本草》) 【異名】蘧(《爾雅》)。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植物形態詳蓮子條。 【采集】6~9月收采,除...
-
大血藤
【中文名】:大血藤(《簡易草藥》) 【類別】:莖藤類 【英文名】:SargentgloryvineStem 【異名】血藤(《本草圖經》),紅皮藤...
-
萬壽菊葉
萬壽菊葉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菊科植物萬壽菊的葉片,植物形態詳"萬壽菊"條。 【采集】夏、秋采,鮮用或曬干用...
-
米油
米油 (《綱目拾遺》) 【異名】粥油(《重慶堂隨筆》)。 【來源】為煮米粥時,浮于鍋面上的濃稠液體。 【性味】《綱目拾遺...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紫青藤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