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見愁
(《東北藥植志》)
【異名】大葉藜、雜配藜(《東北藥植志》),雜灰藜,大葉灰菜(《黑龍江中藥》),八角灰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葉藜
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莖直立,具5條銳棱,禿凈,綠色,有時具紫色條紋。葉互生,大形,柄長2~7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稍心形,邊緣彎缺狀,海邊具1~4牙齒,兩面光滑無毛?;ㄐ虼?,為疏散的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被片5,綠色,卵形,長約2毫米,鈍頭,被有粉粒,背面有肥厚的隆脊;雄蕊5;雌蕊1。胞果,扁豆形,果皮旗質。種子盤狀,扁凸形,具顯明小點,銳邊,徑約2毫米?;ㄆ?~9月。果期9~10月。
生于林緣或荒地。分布東北及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地。
【采集】6~8月采收,切碎,曬干。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功用主治】止血,活血。治月經不調,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
①《東北藥植志》:"止血。"
②《黑龍江中藥》:"用于月經不調,婦女血病。"
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月經不調,崩漏,肺結核咯血,尿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熬膏。
【選方】①治月經不調:㈠鮮大葉藜二兩,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㈡大葉藜全草。熬膏,每次服一至二錢,早晚服。(《內蒙古中草藥》)
②治崩漏:大葉藜,蒲黃炭各三錢,藕節炭五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吐血,衄血:大葉藜、白茅根各一兩,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④治血淋:鮮大葉藜一兩,蒲黃炭、小薊、木通各三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鮮大葉藜適量,搗爛外敷。(《內蒙古中草藥》)
血見愁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血見愁 (《東北藥植志》) 【異名】大葉藜、雜配藜(《東北藥植志》),雜灰藜,大葉灰菜(《黑龍江中藥》),八角灰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 【植物...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續隨子
續隨子 【釋名】 千金子、千兩金、菩薩豆、拒冬、聯步。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續隨了(去皮...
-
續隨子莖中白汁
續隨子莖中白汁 (《開寶本草》)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續隨子莖中的白色乳汁。植物形態詳"千金子"條。 【化學成分】莖含...
-
玄精石
玄精石 (《綱目》) 【異名】太陰玄精(《開寶本草》),太陰玄精石(《本草衍義》),太乙玄精石、陰精石、玄英石(《綱目》...
-
續隨子葉
續隨子葉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續隨子的葉片,植物形態詳"千金子"條。 【化學成分】含山柰酚和槲皮素...
-
蜈蚣萍
蜈蚣萍 (《綱目拾遺》) 【異名】麻藻(《群芳譜》),邊箕萍(《綱目拾遺》),水百腳、槐瓢、水舌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
玳瑁
玳瑁 (《開寶本草》) 【異名】瑇瑁(《開寶本草》),蝳蝐(《桂海虞衡志》)。 【來源】為海龜科動物玳瑁的甲片。 【動物形...
-
白花丹
白花丹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山坡芩、假茉莉、總管(《生草藥性備要》),千里及、烏面馬(《植物名匯》),白雪花...
-
通骨消
通骨消 (《廣西中藥志》) 【異名】白狗腸(《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鴉嘴的根。 【植物形態】大花老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續隨子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