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部
(《廣西中藥志》)
【異名】門冬薯(《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塊根。
【植物形態】石刁柏,又名:蘆筍、山文竹、細葉百部、索羅羅。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肉質,粗壯。莖直立,光滑無刺,分枝,綠色而稍帶粉白;嫩莖粗厚,有緊貼的鱗片狀葉;葉狀枝成束,絲狀,圓柱形,長5~15毫米。葉(即鱗片)極小。花單性,具柄,1~4朵簇生于葉狀枝的腋內,鐘形;花被6片,黃綠色;雄蕊6,著生于花被基部;子房有3棱,3室,花柱3枚。漿果球形,肉質,直徑約5~8毫米,紅色。花期秋季。
我國南部有栽培。
【采集】2~3月間,挖取生長2~3年的地下塊根,洗凈泥土,曬干。或置沸水中浸燙后,取出曬干。
【藥材】干燥塊根效個或敷十個成簇,亦有單個散在者。呈長圓柱形,長10~25厘米,徑約4毫米,外表黃白色,或土黃色。有不規則溝槽。質地柔韌,斷面肉質,淡黃白色,中柱橢圓形,色黃。
產廣西。
本品在廣西亦作百部使用。參見"百部"條。
【性味】①《南寧市藥物志》:"苦甘,微溫。"
②《廣西中藥志》:"味苦微辛,性微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南寧市藥物志》:"潤肺鎮咳,祛痰殺蟲。治肺熱、殺疳蟲。外治皮膚疥癬及一切寄生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汁涂。
【選方】治淋巴結結核:鮮索羅羅根二兩,炒蕎麥面五錢,搗成泥膏,外敷,每日換藥一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小百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小百部 (《廣西中藥志》) 【異名】門冬薯(《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塊根。 【植物形態】石刁柏,又名:蘆筍、山文竹、細葉百部、索羅羅。 多年生草本.高1~2米...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向陽花
向陽花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辣子草的花。植物形態詳"辣子草"條。 【性味】性平,味腥微苦澀。 【...
-
象膽
象膽 (《雷公炮炙論》) 【來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動物形態詳"象皮"條。 【化學成分】膽汁含膽酸,...
-
小被單草
小被單草 (《云南中草藥》) 【異名】太極草、狗奪子(《滇南本草》),水筋骨、高果果鳥、稱筋散(《云南中草藥》),小九股...
-
象肉
象肉 (《本草拾遺》) 【來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肉,動物形態詳"象皮"條。 【化學成分】主要含蛋白質外,尚有脂肪、碳...
-
牡蒿
牡蒿 (《別錄》) 【異名】蔚(《詩經》),牡鞘(《毛詩傳》),齊頭蒿(《唐本草》),水辣菜(《救荒本草》),布菜、鐵菜子(《...
-
鮮地黃
鮮地黃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生地黃(《本草經集注》),鮮生地(《本草便讀》)。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根...
-
散血藤
散血藤 (《四川中藥志》) 【異名】鉆地風。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鉆地風的藤莖。 【植物形態】白背鉆地風,又名:...
-
榕須
榕須 (《綱目拾遺》) 【異名】半天吊(《生草藥性備要》),吊風根、榕樹須(《嶺南采藥錄》),榕樹吊須(《廣東中藥》)。 【...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向陽花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