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開寶本草》)
【異名】甘瓜(《別錄》),香瓜(《滇南本草》),果瓜(《綱目》),熟瓜(《本草從新》)。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甜瓜
一年生攀援或匍匐草本。莖上具深槽,生多數刺毛;卷須先端卷曲或攀援它物,具刺毛。葉互生;具長柄,柄長約10厘米;葉片圓形或近腎形,長4~12厘米,寬長幾相等,掌狀3或5淺裂,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葉面具多數刺毛;葉脈掌狀,主脈5條。花單性同株,單生于葉腋;花萼管狀,5裂,裂片先端尖,密被白柔毛;花冠黃色,直徑約2厘米,5裂,裂片先端銳尖,有小尖頭;雄花具長梗,雄蕊5,聯生成3枚,其中2枚較寬,花絲極短,緊貼于花冠筒內;雌花梗較雄花梗短,子房下位。瓠果肉質,一般為橢圓形,果皮通常黃白色或綠色,有時具花紋,果肉一般黃綠色,芳香;果梗圓柱形,具縱槽。種子多數,黃色或灰白色,扁長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甜瓜根)、莖(甜瓜莖)、葉(甜瓜葉)、花(甜瓜花)、果蒂(瓜蒂)、果皮(甜瓜皮)、種子(甜瓜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7~8月果實成熟時采收。
【化學成分】含球蛋白2.68%、檸檬酸等有機酸、β-胡蘿卜素、維生素B、C等。
【藥理作用】本品無抑菌作用,但對某些真菌有效。
【性味】甘,寒。
①《日華子本草》:"無毒。"
②《日用本草》:"甘,微毒。"
③《綱目》:"甘,寒,滑,有小毒。"
【歸經】入心、胃經。
①《玉楸藥解》:"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③《本草求真》:"入心、胃。"
【功用主治】清暑熱,解煩渴,利小便。
①《食療本草》:"止渴,益氣,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壅塞氣。"
②《嘉祐本草》:"主口鼻瘡。"
③《滇南本草》:"治風濕麻木,四肢疼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生食。
【宜忌】脾胃虛寒,腹脹便溏者忌服。
①《孫真人食忌》:"患腳氣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又多食發黃疸病,動冷疾,令人虛羸。解藥力。"
②《食療本草》:"多食令人陰下濕癢生瘡,動宿冷病,百癖人不可食之,多食令人??虛弱,腳手無力。"
【名家論述】《本草衍義》:"甜瓜,多食未有不下痢者,為其消損陽氣故也。"
甜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甜瓜 (《開寶本草》) 【異名】甘瓜(《別錄》),香瓜(《滇南本草》),果瓜(《綱目》),熟瓜(《本草從新》)。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甜瓜 一年生攀援或匍匐草本。...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甜瓜莖
甜瓜莖 (《本草圖經》) 【異名】甜瓜蔓(《綱目》),香瓜藤(《江蘇中醫》(5):31,1960)。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藤莖,...
-
甜瓜皮
甜瓜皮 (《滇南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皮。植物形態詳"甜瓜"條。 【功用主治】①《食醫心鏡》:"治熱,去...
-
天山花楸
天山花楸 (《新疆中草藥手冊》) 【異名】花楸(《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實。...
-
天南星
天南星 (《本草拾遺》) 【異名】虎掌(《本經》),半夏精(侯寧極《藥譜》),蛇頭天南星(《履?巖本草》),南星、虎掌南星、...
-
虎筋
虎筋 (《泉州本草》) 【來源】為貓科動物虎的腳筋。動物形態詳"虎骨"條。 【功用主治】治風濕性關節炎,燉雞食。...
-
白魚尾果
白魚尾果 (《閩東本草》)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植物形態詳"白魚尾"條。 【采集】9~10月采,陰干。 【功用...
-
雞子白
雞子白 (《本草經集注》) 【異名】雞卵白(《別錄》),雞子清(《食療本草》)。 【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蛋白。動物形態詳...
-
沙參
沙參 【釋名】亦名白參、知母、羊乳、羊婆奶、鈴兒草、虎須、苦心。 【氣味】(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肺熱咳...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甜瓜莖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