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菜
(《本草經集注》)
【異名】白菜(《飲膳正要》),夏菘(《農政全書》),小白菜、江門白菜(《廣州植物志》),油白菜(《蘇南種子植物》)。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幼株。
【植物形態】青菜(《日用本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部禿凈。基生葉堅挺而亮,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30~60厘米,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齒,基部漸狹成寬柄;莖生葉基部垂耳形,抱莖。花淡黃色,長約9毫米,聚生于總狀花序之頂端,且冠蓋著未開放的花芽;萼片4。分離;花瓣4,成十字形排列;雄蕊通常6枚,4強;子房上位,柱頭頭狀。角果細長,長3~7厘米,厚3~4毫米,頂端漸狹而成一長8~12毫米的喙。花期春季。
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菘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綱目》所述菘菜除青菜外似亦包括同屬植物大白菜(又名結球白菜)在內,參見"黃芽白菜"條。
【化學成分】小白菜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質1.1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2克,粗纖維0.4克,灰分0.8克,鈣86毫克,磷27毫克,鐵1.2毫克,胡蘿卜素1.0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8毫克,尼克酸0.6毫克,抗壞血酸36毫克。
【性味】甘,平。
①崔禹錫《食經》:"味甘,少冷,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平和,味甘。"
【歸經】《本草求真》:"入腸、胃。"
【功用主治】解熱除煩,通利腸胃。治肺熱咳嗽,便秘,丹毒,漆瘡。
①《別錄》:"主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
②崔禹錫《食經》:"和中。"
③《食療本草》:"治消渴,又消食,亦少下氣。"
④《四聲本草》:"治瘴氣,止熱氣嗽。"
⑤《滇南本草》:"主消痰,止咳嗽,利小便,清肺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①《綱目》:"氣虛胃冷人多食,惡心吐沫。"
②《隨息居飲食譜》:"鮮者滑腸,不可冷食。"
【選方】①治小兒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杵菘菜敷之。(《子母秘錄》)
②治發背;地菘汁一升,日再服。(《傷寒類要》)
③治漆毒生瘡:白菘菜搗爛涂之。(《綱目》)
菘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菘菜 (《本草經集注》) 【異名】白菜(《飲膳正要》),夏菘(《農政全書》),小白菜、江門白菜(《廣州植物志》),油白菜(《蘇南種子植物》)。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幼株。 【植物形...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粟米
粟米 (《別錄》) 【異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齊民要術》),小米(《本草蒙筌》),硬粟(《醫學入門》),秈粟(《...
-
搜山黃
搜山黃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唐菖蒲的球莖。 【植物形態】唐菖蒲,又名,菖蘭、劍蘭、菖蒲花、標桿...
-
粟樹皮
粟樹皮 (《食療本草》) 【異名】栗樹白皮(《唐本草》)。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栗的樹皮,植物形態詳"栗子"條。 【化學成...
-
蘇合香
蘇合香 (《別錄》) 【異名】帝膏(侯寧極《藥譜》),蘇合油(《太平寰宇記》),蘇合香油(《局方》),帝油流(《現代實用中藥...
-
茉莉根
茉莉根 (《綱目》)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根,植物形態詳"茉莉花"條。 【化學成分】含生物堿、甾醇。 【藥理作用】...
-
酸漿(錦燈籠)
酸漿 【釋名】 醋漿、革針、苦耽、燈籠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氣味】 (苗、葉、莖、根)苦、寒、無...
-
東風菜
東風菜 (《中國藥植志》) 【異名】仙白草、山蛤蘆(《中國藥植志》),盤龍草、白云草(《湖南藥物志》),尖葉山苦荬、山白...
-
石膏
石膏 (《本經》) 【異名】細石、細理石(《別錄》),軟石膏(《本草衍義補遺》),寒水石(《綱目》),白虎(《藥品化義》)。...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粟米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