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子
(姚可成《食物本草》)
【異名】烏牛子(《綱目拾遺》)。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種子,植物形態詳"絲瓜"條。
【采集】秋季果實老熟后,在采制絲瓜絡時,同時收集種子,曬干。
【藥材】干燥種子呈扁平的橢圓形,長約1.2厘米,寬約7毫米,厚約2毫米。種皮灰羆色至黑色,邊緣有極狹的翅,翅灼一端有種脊,上方有一對呈叉狀的突起。種皮稍硬,剝開后可見有膜狀灰綠色的內種皮包于子葉之外。子葉2片,黃白色。氣無;味微苦。
全國大部地區均有。
【化學成分】絲瓜種子含脂肪油23.5~38.9%,主為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等的甘油酯以及磷脂0.47%、角鯊烯、α-菠菜甾醇等。還含三萜皂甙(甙元是齊墩果酸)、黑色素(經堿熔及氧化后產生鄰苯二酚)和葫蘆素B,其他還有蛋白質、糖類等。
【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苦者:氣寒,有毒。甜者:無毒。"
【功用主治】利水,除熱。治肢面浮腫,石淋,腸風,痔瘺。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苦者: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甜者:除煩止渴,治心熱,利水道,調心肺,治石淋,吐蛔蟲。"
②《醫林篆要》:"治腸風,痔瘺,崩漏,下乳。"
③《南寧市藥物志》:"通大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炒焦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若患腳氣、虛脹、冷氣人食之病增。"
②《得配本草》:"脾虛者禁用。"
③《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用。"
【選方】治腰痛不止:絲瓜子仁炒焦,擂酒服,以渣敷之。(《婦人良方補遺》)
【臨床應用】用于驅蛔
取黑色絲瓜子(白色無效)的仁,于空腹時嚼食,或搗爛裝入膠囊服,每日1次。成人服絲瓜子仁40~50粒,兒童30粒,連服2日。治療857人,服藥后均驅出蛔蟲。
絲瓜子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絲瓜子 (姚可成《食物本草》) 【異名】烏牛子(《綱目拾遺》)。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種子,植物形態詳"絲瓜"條。 【采集】秋季果實老熟后,在采制絲瓜絡時,同時收集種子...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水皂角
水皂角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關門草、山梅豆(《東北藥植志》),金豆子(《貴州民間方藥集》),水通(《民間常用草...
-
四腳蛇
四腳蛇 (《四川中藥志》) 【異名】草綠龍蜥。 【來源】為鬣蜥科動物草綠龍蜥的全體。 【動物形態】草綠龍蜥 全長約20余厘...
-
水竹葉
水竹葉 (《本草拾遺》) 【異名】雞舌草、雞舌癀(《泉州本草》)。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水竹葉的全草。 【植物形態】水...
-
四時青
四時青 (《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豆科植物云實的葉。植物形態詳"云實"條。 【功用主治】治小兒口瘡,跌打損傷,產后...
-
海鷂魚齒
海鷂魚齒 (《本草拾遺》) 【來源】為?科動物赤?等的牙齒。動物形態詳海鷂魚條。 【性味】《本草拾遺》:無毒。 【功用主...
-
紅果楠
紅果楠 (《貴州草藥》) 【異名】涼藥、小楠木。 【來源】為樟科植物紅果黃肉楠的根、葉。 【植物形態】紅果黃肉楠 灌木...
-
花拐藤根
花拐藤根 (《泉州本草》)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簾子藤的根。 【植物形態】簾子藤,又名:花拐藤。 常綠攀援藤本。枝柔...
-
卷絲苦苣苔
卷絲苦苣苔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渣加哈梧(藏名)。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卷絲珊瑚苣苔的全草。 【植物形態】...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水皂角
下一篇:暫無